2背坪粲铩—拉开交往序幕的第一句话
在任何场合,选择正确、得体的称呼,既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也反映了自身的修养,表达着交往双方的关系。因此,在交往中,称呼是不能被疏忽的,更不能随便乱用。
称呼,就是对人的称谓。用什么称谓称呼人,既是个礼貌问题,也是个态度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说话人与被称呼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社会交往中,必须讲究称呼的礼仪。
1鄙活中的称呼
称呼,能直接传达你对他人的态度,你想得到别人礼貌的对待,也有必要礼貌地对待别人。而对日常生活中的称呼,我们应尽可能做到亲切、自然、准确、合理。
(1)对亲属的称呼
称呼亲属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称呼要合常规,在日常生活中的称呼要按已经约定俗成的辈分的规范要求和习惯来称呼,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哥哥”、“姐姐”、“表姐”、“堂弟”、“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等。
为了表示亲切,也可以用人们已经习惯的称呼来称谓亲属,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都可以称呼为“爸爸”,“妈妈”。这样的称呼会使人感到更亲切、更得体。
二是使用敬称或谦称应适当。在称呼亲属时,有时为了表达尊敬之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谦称或敬称。敬称是尊人,谦称是抑己,也是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如谦称自己,“我”、“我们”是最常用的,也有使用“鄙人”、“在下”、“愚”等谦词的;尊称亲属,在对辈分、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称呼的时候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叔”等;在同辈面前称呼自己,则可冠以“愚”字,如“愚兄”、“愚弟”。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称呼的时候则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对自己的子女在他人面前称呼时,可以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女”、“小儿”等。
(2)对朋友、熟人的称呼
在对朋友、熟人进行称呼时,要做到亲切、友好,不失敬意。一般有以下几种称呼的方式:
一是用敬语来称呼。通常使用的词语有“您”、“您老”、“您老人家”、“君”、“公”等。
称呼长辈时,应用“您”字或“您老”、“您老人家”等。
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资深人士进行称呼时,可在其姓氏后加“公”或“老”。如“李公”、“王老”。
对有身份者和年长者,也可以“先生”相称,在“先生”前加上被称呼者的姓氏。如“张先生”、“李先生”等。
对文艺界、教育界的人士,以及有成就者、有身份者,均可称其为“老师”,并将老师一词加在其姓氏后,如“李老师”、“张老师”等。
二是用亲近词称呼。对邻居、年长者、至交,有时可以用类似血缘关系的称呼来称谓。如“大爷”、“叔叔”、“阿姨”。在这类称呼前也可加上姓氏,如“王大爷”、“李大姐”等。
三是用姓名称呼。平辈之间、熟人之间,可以直接用姓名来称呼对方。如“李萍”、“王颖”等。但要注意,这类直呼姓名的称呼只能用在长辈对晚辈或平辈之间,而晚辈是不能对长辈直呼其名的。为了表示亲切,也可以在被称呼者的姓氏前分别加上“老”字或“大”、“小”字,而不呼其名。如对年长者,可称其“李老”,对同辈,可称其“大刘”,对年幼者,可称其“小杨”,等等。对同性的朋友、熟人,如果关系极为密切,可不称其姓,而直呼其名。如“志鹏”、“玉华”等。面对异性,则一般不能这样称呼,要直接称呼其姓名,如“张志鹏”、“王玉华”等。如果对异性只呼其名,不称其姓,那就意味着彼此不是家人,就是恋人或配偶。否则会让人感到失礼。
(3)对普通人的称呼
对只有一面之交、关系较普通的交往对象,可以“同志”相称,以“先生”、“女士”、“小姐”、“太太”相称,或以职务、职称相称,如“李经理”、“王老师”等。入乡随俗,采用对方理解并能接受的称呼相称。
2惫ぷ髦械某坪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不分时间、地点和场合,仅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称呼他人。许多不规范的称呼,使得称呼变得非常混乱。因此,规范工作中的称呼十分必要,总体来说,工作中的称呼要做到庄重、正式、规范。
工作中的称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职务性称呼
在工作中彼此进行交往时以职务进行称呼,可以表明身份区别,既得体又可以显示出敬意,职务性的称呼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仅仅称呼其职务。如,“局长”、“处长”、“经理”等。
二是在职务前加上其姓氏。如,“赵局长”、“周处长”、“孙经理”等。
三是称呼前加上其姓名。这一般只适用于正式场合。如“王明局长”、“李丽处长”、“张成经理”等。
(2)职称性称呼
在工作中,对他人进行称呼时,可以直接用职称。职称性称呼有三种方式:
一是仅用职称称呼,如“教授”、“工程师”、“研究员”等。
二是在职称前加上其姓氏,如“李教授”、“王工程师”、“张研究员”等。这种称呼又常常为了简单而采用约定俗成的简称法来称呼,如将“王工程师”简称为“王工”、将“林编审”简称为“林编”等。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简称法时,要以不发生误会或歧义为原则。
三是在其职称前加上其姓名的称呼,这一般是在比较正规的场合才使用的方式,如“杜威主任编辑”、“马洪教授”,等等。
(3)学衔性称呼
以学衔进行称呼,在某些场合可以增加现场的学术气氛,提高被称呼者的学术权威性。学衔性称呼可采用这几种方式:仅称学衔,如“博士”;在学衔前加上其姓氏,如“方博士”;在学衔前加上其姓名,如“张文博士”。根据社交场合的具体需要,可将学衔具体化进行称呼,如“法学博士李林”、“工程硕士刘硕”等。这种称呼是最为正式的。
(4)职业性称呼
在工作中,职业性的称呼不仅带有尊重对方职业和劳动的意思,也暗示了谈话与职业有关。通常也有两种称呼方式:一是用其职业来称呼,如“大夫”、“医生”、“老师”、“警官”等;二是在其职业前冠之以姓,如“史大夫”、“张医生”、“刘老师”等。
(5)姓名性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