魙身在职场,当然会有这样那样的法则,但无论自身能力高下,素质优劣,处在职场中的心态对于能否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心态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让自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生活和工作的先导。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对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因为自己做错了某件事,便终日陷在无尽的自责、哀怨和悔恨之中,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消耗,只会令我们痛苦不堪。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为过去哀伤、遗憾,除了劳心费神,于事无补。莎士比亚曾说:“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过错而悲伤,却会很高兴地去找出办法来弥补过错。”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整日缅怀过去的错误,既然过错已经发生,我们所需要的是从过错中总结经验得失,避免下一次再犯。
保罗博士是纽约市一所中学的老师,他曾给他的学生上过一堂难忘的课。这个班级的多数学生常常为过去的成绩感到不安。他们总是在交完考试卷后充满忧虑,担心自己不能及格,以至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
有一天,保罗博士在实验室讲课,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上,沉默不语。学生们不明白这瓶牛奶和所学课程有什么关系,只是静静地坐着,望着保罗博士。保罗博士忽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之中,同时大声喊了一句:“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他叫所有的学生围拢到水槽前仔细看那破碎的瓶子和淌着的牛奶。博士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仔细看一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光了,不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奶还可以保住,可是现在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保罗博士的表演,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从未有过的知识。许多年后,这些学生仍对这一课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多么发人深省的话语。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意义深刻,它其实是告诉我们一种对待错误,失误的心态——不要为自己的过失而苦恼。对过去的错误,有机会补救,就尽力补救,没有机会补救,就坚决将其丢到一边,不要陷在过去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无力自拔,否则你将错失更多的东西。正如泰戈尔所言,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月亮和星辰。
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费尽大半的财力,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实验室,但是不幸的一场大火,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他一生的研究心血几乎都付之一炬。
当他的儿子在火场附近焦急地找他父亲时,他看到已经六十七岁的爱迪生,居然平静地坐在一个小斜坡上,看着熊熊大火烧尽一切。
爱迪生看儿子来找他,扯开喉咙叫他儿子快去找妈妈来,“快把她找来,让她看看这难得一见的大火。”大家都以为这场打击可能对爱迪生造成重大的挫折,但是他说:“大火烧去了所有的错误。感谢上帝,我们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这场大火给了爱迪生很大的启发,就在三个星期过后,经过爱迪生日夜奋战,他竟神奇般地发明了留声机。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当你面对一些不幸的打击时,要学会潇洒地挥一挥手,告别昨天。不要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悔恨、自责和羞愧上。这些负面情绪只会阻止你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因为它们只会让你的意识停留在过去。
意识停留在过去的人,不可能积极地面对现在。因为人的大脑无法同时面对“过去”和“现在”这两个现实。生活是对意识的反映。如果你的意识只关心你做过或本来应该做什么,那么你的现在只会由气馁、焦虑和迷惑堆砌。这个代价太大了。原谅自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有一个老人特别喜欢收集各种古董,一旦碰到心爱的古董,无论花费多少钱都要想方设法买下来。有一天,他在古董市场上发现了一件向往已久的古代瓷瓶,于是,就花了很高的价钱把它买了下来。他把这个宝贝绑在自行车后座上,兴高采烈地骑车回家。谁知,由于瓷瓶绑得不牢靠,在途中“咣当”一声从自行车后座上滑落下来摔得粉碎。这位老人听到清脆的响声后连头也没回继续向前骑车。这时,路边有位热心人对他大声喊道:“老人家,你的瓷瓶摔碎了。”老人仍是头也不回地说:“摔碎了吗?听声音一定是摔得粉碎,无可挽回了!不一会儿,老人家的背影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生活中,有太多的变数,就像古董瓷瓶不小心被摔碎,牛奶杯突然之间打翻了一样,事情一旦发生,就绝非一个人的心境所能变的。如果心里整天想着它,怎么也挥不去那个阴影,怎么也摆脱不了那种懊悔,为此反反复复孤枕难眠,这样就放大了痛苦,带给自己的将是更大更多的失误。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因为你已经无法去改变它了。但你要记住,以积极的态度来应付不幸之事会收到好的效果,只要你吸取教训,你便从中获益。
过分追求完美无异于追求烦恼
有这一个故事:
有一个渔夫从大海里捞出来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但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去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了,然而它仍旧存在。就这样他削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终于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后来,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懊悔地对大家说:“如果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的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可见,人的很多烦恼,就是因为追求完美而产生的。在我们的人生长河中,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是,只要我们降低标准,理性地看问题,我们的生活就会多很多的快乐。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追求完美的倾向与需要,希望每件事都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这种倾向是人类追求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动力源泉。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而又达不到完美,就必然会产生浮躁。
生活中,很多人把追求完美当作是人生的目标,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却被对“完美”的这份追求压得喘不过气来,深受完美主义之累,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完美中,无论对生活、对工作都锱铢必较。其结果只会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
在工作中,追求完美的人很多。他们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因而过分要求自己,处处争强好胜,在行动上过于注重细节而显得刻板教条,有时候稍微做得不完美,心里便惴惴不安,即便有好成绩,也没有成就感;另一方面,追求完美的倾向还表现在对他人和环境的过高期望,从而导致对生活的不满和与周围人相处困难。所以说,过分追求完美往往是将问题复杂化,其结果是得不偿失,还会变得毫无完美可言。
在某跨国公司担任秘书工作的蔡晓娟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她对自己要求颇高,凡事都要求做的最好,但因常常无法如愿,故总是自责。近来,蔡晓娟对平常驾轻就熟的日常工作缺乏信心,睡眠也不好,感到心中惶恐,她以为自己生病了,所以来到医院检查,于是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医生:“您见过著名的维纳斯雕像吗?”
蔡晓娟:“当然见过啦。”
医生:“这个雕像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你知道是什么吗?”
蔡晓娟:“哦,她的手臂是断的。”
医生:“请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帮她接上两只手臂,是不是会更美?”
蔡晓娟:“您真会说笑,如果那样的话,她还叫维纳斯吗?”
医生:“是的,也就是说,凡事不可能完美,换言之,既然凡事不可能完美,那就说明残缺也自有一种美,那么您又为什么一定要追求工作中的完美无缺呢?这和为维纳斯接上双臂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正是这些工作中小小缺陷的存在,才使您更加努力地工作,力争去避免失误,争取做得更好,那么您为什么不能容忍它们的存在而要感到焦虑不安呢?”
蔡晓娟:“哦……是的,我好像有些明白了。”
医生:“最后,送给您一句话:‘人可以不断完善自己,但永远无法完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