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思路决定出路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 > 第三章 思路广一点财路多一点(第2页)

第三章 思路广一点财路多一点(第2页)

如今张海丽已从20多家制药厂配齐了34个品种的清凉油,把单一的清凉油品种变得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爱好者的需求。有了好产品,她来到印尼,在这个清凉油最大的集散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她跑遍了印尼的20多个岛屿,极力宣传自己的产品,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海丽取得了成功!她不断收到要货的传真,销售额直线上升。1999年,她的公司在东南亚各国首都的黄金商业地段都设立了自己的清凉油销售公司,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销售网络。别看她只销售小小的清凉油,每年可实现数百万的利润。

贵人在关键时刻的相助,成就了张海丽,使她从一个弱女子变成了女强人。贵人是我们开拓事业、创造未来不可或缺的力量。有贵人做靠山,可以为你增添无限信心。在商场上纵横,有贵人相助,不仅能够帮你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提高你的知名度,为你的一生增添无穷的魅力。

"借",确实是起步阶段的一种良策。"借鸡生蛋"、"借巢育鸟",可以让自己白手起家,改变命运。"借"能使你在一分钱没有的情况下开创自己的事业。

合作共赢才能更好的发展

有些时候靠自己的力量难以实现梦想,那么不妨大胆迈出合作的步伐。无论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为了利润;竞争中的合作,是为了双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高速增长,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开始认识到商业往来不应该是激烈而无效的恶性竞争,应该是通过有效的合作,实现皆大欢喜的双赢方式。但是要想做到双赢,要求各方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1979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结成战略合作联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跨国公司战略合作联盟。

据估计,通过产品开发、采购、供应和其他活动全球化,合作联盟每年至少可以节省30亿美元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战略合作联盟的形成使企业之间在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充分利用宝贵资源以达到战略目标;在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少风险。战略联盟具有协同性,能整合联盟中分散的公司资源,将其凝聚成一股力量。

与竞争对手结成联盟,可以把竞争对手限定到它的地盘上,避免双方投入大量资金展开两败俱伤的竞争。企业通过联盟可获得重要的市场情报,使营销领域向纵向或横向扩大,使自己与合作者能够进入单方难以渗透的市场,有助于业绩的增长。

分工合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道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随着技术变得日益复杂,在某些重大开发项目上,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单独包揽所有事情。

惠普和拥有世界激光打印机70%市场的佳能公司的合作也很成功。佳能负责将墨喷在纸上的"机械部分",惠普负责软件、微控制器、用户调查和市场管理。虽然佳能和惠普在低价喷墨打印机市场上竞争激烈,但其合作还是坚持了下来。

生物制药领域的葛兰素公司与史克公司联盟的重要原因,就是要达到新组建的葛兰素史克集团三年内每年节省研发成本10亿英镑的目标,同时将在全球医药市场的份额提高到7。5%左右,从而实现企业资源一加一大于二的经济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公司研究与开发资金日益紧缩,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从而削减研究与开发成本,分摊风险并获得相互支持,这将是利用较少资金保持技术优势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合作双赢的最佳体现,是企业寻求发展的最明智的做法。

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在经济大潮中取得一席之地,就要有明智的见解,放弃无谓的恶性竞争,采取有效的合作方式,在和谐的竞争环境中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抓住每一个发财时机

成功者并不都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个时机、用"狠心"去发掘开拓的人。

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均等的,差异只在于"狠"与"不狠"。谁"狠",谁就先得益,反之,就会两手空空。

张果喜出生于江西余江,在十三四岁时,才读了一年初中的张果喜便被父亲送进了余江农具修造厂当学徒,学做木匠,挣自己那碗饭吃。

张果喜头脑灵活,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一点就通,17岁那年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后来修造厂调整,张果喜带着二十多人,以1400元的资金办起了"余江工艺木雕厂"。

一次,张果喜到上海寻找商机时,看到了日本佛龛,张果喜一下子被佛龛吸引住了。因为那一只佛龛的标价在他看来简直是天文数字!那只不过是一些木雕板组成的一种佛教用品,能值那么高的价,如果让自己做,那还不很快就发大财了吗?

当然,说是这么说,张果喜也不是没看到,佛龛的工艺要求非常高,只是几尺见方的那么大一块面积,由几千块雕龙画凤的雕板拼合,看起来既精致又高雅,的确算得上是上等的工艺精品了。日本的佛教很兴盛,一亿日本人中间,信佛教的占大多数,而且日本的众多佛教流派又多以居家修行为本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出家人也都待在自己的家里开佛堂、念佛经,许多普通日本家庭内都很虔诚地供着一个佛龛,因此佛龛在日本的销量非常大。

在中国境内有能力做佛龛的也只有像木雕之乡东阳的那些技术力量强大的木雕厂,而张果喜创办的余江工艺木雕厂的那些工人只怕见都没见过这种特殊的雕刻图案。

张果喜揣摸着,这种佛龛销价那么好,如果我们厂里能做成功,以后既扩大了销路,又能打响牌子,但是困难也重重啊!

张果喜下决心,并与上海进出口公司签下了一份做50套佛龛的合同。回厂后,他自任攻关组长,亲自把好技术关口。他整天泡在车间里,有时长达20个小时。

张果喜很懂得质量的重要性。他对手下工人制作的每一块雕花板都进行严格检查。有一回,他看到其中一块雕花板的质量不过关,有些粗糙马虎,就挑了出来,让众人过来,一问清楚,竟是技术较好的吴师傅做的。

张果喜更来气了,他也不管吴师傅资格老,年纪大,当即用斧头把那个做工粗糙的雕板劈成了两半,对全体职工说:"我们的厂没名气,也缺少各方面的优势,所以我要求大家做活一定要百分之百地讲究,百分之百地雕好每一块板。我们厂要生存,要打开销路,必须靠质量打天下。"

在场的职工看着张果喜那涨得通红的脸,又听了他那番话,心里都很明白,张果喜说得对,没有质量,他们余江工艺木雕厂就啥也不是了。吴师傅更觉得自己在这事上做得不好,以后就再不敢对质量放松一丝一毫。在两个星期后的全体职工技术质量评比中,吴师傅雕出来的部件被评为全厂第一名。

第一批50套佛龛就在这样的努力下完成了。因为质量过得硬,运到日本后,很快就抢购一空。以后,日本方面就时常点名要余江工艺木雕厂的佛龛产品。一来一去,余江厂的名声也就在日本传开了,信息又返回国内,进出口公司的人听说余江做的佛龛在日本受欢迎,就直接向余江厂定货了。

余江厂的佛龛刚进入日本市场没几年时,日本野村贸易公司奥村和夫同张果喜在南昌江西宾馆洽谈生意。快结束时,奥村突然从包里拿出6件佛龛部件图案,问道:

"贵厂能不能试制出这种样品?我希望能带着样品回国去。"

精明的张果喜即刻想到,奥村第二天下午就要离开南昌返回日本,这时提出要求,肯定未与其他厂家签订合同,对方又摸不准余江厂的底细,这才投石问路,提出这一要求。

他想:我决不能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