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将狄青任枢密使的时候,自恃有功,十分骄横傲慢,得罪
了一些人。当时文彦博执掌国事,建议皇上调狄青出京做两镇节度使。
狄青不服,向皇上陈述自己的想法说:“我没功,怎么能接受节度使的任命?我没有犯罪,为什么要把我调离京城呢?”皇上宋仁宗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就没有再怎么样,而且称赞狄青是个忠臣。文彦博对仁宗说:“太祖不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太祖得了军心,,就有了陈桥兵变。”
仁宗听了这番话,嘴上什么也没说,但同意了文彦博的意见。狄青对此毫无所知,就又到中书省去为自己辩解,仗着自己的军功还是不想去当节度使。
可文彦博则对他说:“让你出去当节度使没有别的原因,是朝廷怀疑你了。”
狄青一听此话后退数步,惊恐不安,只好出京。
朝廷每月两次派使者去慰顺他,只要一听说朝廷派人来了,狄青就恐惧不已,不到半年,就发病身亡了。
狄青这个人,过于刚强,结果是积压损其身。这就是老子说的“物壮则老”,违背自然规律就接近灭亡。做人要谦虚,要知道骄兵必败。能够做到谦虚待人,得意而不忘形,这样就能够事业顺达,一生吉祥。相反,如果骄傲狂妄,就会造成人生的大起大落。
常言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风头岀尽的人容易遭人妒,做人要懂得收敛°当今社会,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下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收敛起你的锋芒,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古人说:“盛极而衰,盈满则亏。”这些至理名言无不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强大有时也就意味着已在走向死亡,特别是自己认为自己够强大时。
人最重要的是心不能满。即使你是很成功的人,你也只是98摄氏度、99摄氏度的热水,离沸点100摄氏度永远有差距。保持这样的心境至关重要。否则,心满了,就如同水达到100摄氏度,沸腾之后就成了蒸汽,亏缺也就随之而来。
总之,一种事物到了鼎盛时期,强大的背后也就是衰弱的开始。有些事物因为发展太过顺利,一旦出现问题反而不及补救而全盘受损的情况。我们做事,一定要把握好“度”,依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
老手的提醒
凡事物发展到了强盛的极点就会衰老,一直强盛下去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做人要知道骄兵必败,能够做到谦虚待人,风头出尽的人容易遭人妒,做人要懂得收敛。
退一步海阔天空
【原文】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老子o第四十一章
【译文】
光明之道恰似黑暗,进取之道恰似退守,直达之径反而似曲折。
老子认为,世俗人都希望别人跟自己一样,而对跟自己不一样的却很厌烦。他们总是把出人头地当做自己的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实际上并没有脱离世俗!
老子认为光有超群的心理,却没有超出众人的实力,不如先学会退一步向他人学习,然后超出众人才水到渠成。纵观历史,也有借鉴的镜子。三国刘备再三低头让步:从三顾茅庐到孙刘联合,每一次低头,都会踱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做成“三足鼎立”的辉煌。这是古人的典范。退一步需要有艺术,换句话说,不可以白退步,要退得有价值。
有一道脑筋急转弯题:飞机在高空中盘旋,目标紧紧咬住装载紧急救援物资的卡车,就在这危急时刻,前面出现一个桥洞,且洞口低于车高几厘米,问卡车如何巧妙穿过桥洞。
问题早就有了答案--把车轮胎放掉一部分气即可。问题的答案简单却教给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遇事不如像轮胎放气一样低一低头,你会发现再抬头会比原来看得更远。
开始时不是一筹莫展,搞得焦头烂额,就是硬往前撞,哪管它三七二十一,死了也悲壮。这固然表明一个人有勇气和自信,但这往往会适得其反,事情会扯不清理更乱。毫无价值地牺牲,最终受害的是自己。^8**
所以,在强势面前,先退让一步,暂避其锋芒,待它的猛烈势头稍减后,再寻求解决之道,这样往往更有可能反败为胜。
社会生活中,那些机智灵活的人,必然懂得“能屈能伸”、“能进能退”的道理。“屈”,不是懦弱,而是为了保存实力;“退”,不是认输,而是为了突破困境。
有一人在广告公司谋事,年轻易冲动,得罪了经理。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开会都自然而然成为会议的第一个主题--挨批。被批得面目全非后,真想一走了之。但是转念一想,如果真的走了,一些罪名不光洗不清,而且会被蒙上厚厚的污垢;再者,这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广告公司,自己完全可以从中源源不断地得以“充电”。于是坚持留了下来,整理好乱七八糟的心情,低头实干,以兢兢业业来为自己疗伤,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回击谎言。一笔又一笔的业务,增添了他的信心,也使他积攒下了许多经验。坦率地讲,最重要的是,此人学会了退一步路会更宽的做人道理。
不光做人,经商也是一样。市场趋势,个人力量难以改变。因此,在有利时,要抓住难得的时机,以求快速发展;然而,更重要的是,当遇到难处时,要冷静分析,审时度势,宜退则退。
20世纪60年代初,威尔逊o哈勒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配方409”清洁液。到1967年,“配方409”已占有美国清洁
液市场的50%。正当哈勒的事业蒸蒸日上时,宝洁公司也生产出一种清洁液,名叫“新奇”,想与哈勒争夺清洁液市场。
宝洁公司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其“象牙”肥皂更是闻名全美。为了抢占清洁液市场,宝洁公司大造声势,到处做广告。宝洁公司认为,自己一定有能力打败哈勒的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