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我们必须依靠 > 第3章 友人 人生的第三根拐杖(第3页)

第3章 友人 人生的第三根拐杖(第3页)

朋友是人生中偶尔的伙伴,就象是儿时一起玩耍的伙伴一样,疯够了玩累了,总要各回各的家各走各的路,而知己虽然不能天天见面,但却时时保持着一种心灵上的默契。时间在流逝,各自在自己的人生航道上行驶着,在人生旅途中是永远的同路人,也许有时并没有并肩而行,可是放眼看去,知己永远是和我们走在同一条路上的,我很珍视我的每一个朋友,我更珍惜我的知己,当然这样的知己是可遇不可求的,对朋友我是以诚相待的,对知己我则是以心相交的。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然而,真正的朋友在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天地之大,却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朋友。

“管鲍之交”是天下交友者推崇的楷模。正因为鲍叔牙对管仲知人、知心,“同忧相亲、同忧相救”,才有管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的感叹。

“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的俞伯牙,当会听琴的钟子期去世之后,善鼓琴的俞伯牙心里究竟想些什么,便再也无人知晓其意了。于是,毁琴以示纪念。难怪古人要唱道:“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啊!

善良的人是最容易成为朋友的。朋友如酒,需要“贮藏”,“贮藏”的时间愈久,味道愈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品出个中滋味。

有些朋友,犹如夏日里的绿荫,当你酷热难熬时,他会带给你一片清凉;有些朋友,好似寒冬里的一团火,当你的心被凄风苦雨冷却时,他会送给你无限温暖;有些朋友,仿佛一剂苦口的良药,虽难以下咽,却能医治你身上的“顽疾”;还有些朋友,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当你身藏“污垢”而自己又难以看清时,他会时时提醒你应该怎样懂得生活的洁净。故唐太宗以三镜自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传统的思想正慢慢地被激进的潮流所侵蚀。有的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而发生了心灵上的蜕变;有些人为了追求时尚而变得愈来愈市侩;更有甚者把追求金钱奉为圭臬,你如果过于清廉贫穷,哪怕是再好的朋友,昔日之情也会随着“孔方兄”的侵入而慢慢淡化。但无论怎样,人还是万物之灵的神,各自的追求和爱好,不同的性格与人品,造就了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我们不期待十个手指一般长,更不希望这个世界是千人一面。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你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必须要与人交往,必须要有自己的同类。故此,谁拥有真正的朋友,谁就拥有幸福和安宁;而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嫌贫爱富的,你越是身陷困境,他(她)愈会用心去拯救,直至奉献生命。所以,我们要学会善待朋友,用真诚去换取真心。

有这样一则阿拉伯故事: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途中他们吵架了,一个还打了另外一个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上:“今天我的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之后,他们又继续走。经过一条河流时,挨打的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到了岸上,挨打的用剑在石头上刻下一行字:“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好奇地问:“我打了你,你却把字写在沙子上,为什么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挨打的回答说:“被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如果得到朋友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灵深处,任何风都不会抹去它!”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真心帮助过你的人,你就会感到朋友是多么的重要!

善待朋友,贵在“诚信”二字,最忌当面说人话,背后说鬼话,充当可耻的“两面”角色。

“大度”和“气量”是善待朋友的两剂药方。真正的朋友不可能时时让你“称心如意”,有时也会因对你的误解而说出一些“不尽人意”的话;或者因求他办事而一时难以如愿,难免会引起你“气不顺,心难平”。这时,你一定得设身处地为朋友想想,用理解的尺度好好丈量自己的“胸襟”,拿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三思而后行,万不可因一时之气短而毁掉长期建立的友情。要知道,“万两黄金易得,难寻知己一个”。如果是患难至交,一旦毁掉这份友情,待你明白之后,岂不是悔恨终身?

善待朋友还要懂得“宽容”二字,“不责人小过,不揭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谁,都有做错事、走错路的时候,我们又何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亲情之间尚且难免相争相斗,更何况朋友乎?

善待朋友,便是给自己架设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同时也是为自己构筑一个幸福的楼台。无论你是高官还是一介草民,当得意时,别忘了“福兮祸之所伏”;当你沉沦时,也别忘了“祸兮福之所倚”。凡事都得为将来做些考虑和打算。人生命途多舛,谁也料想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只要拥有真诚的朋友,你的面前便多了几条通途,又何须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雪中送炭,帮人的最佳机会

“患难之交才是真朋友”。这话大家都不陌生,有时候不用很费力地帮助别人一把,别人也会牢记在心,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晋代有一个人叫荀巨伯,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卧病在床,这时恰好敌军攻破城池,烧杀掳掠,百姓纷纷携妻挈子,四散逃难。朋友劝荀巨伯:“我病得很重,走不动,活不了几天了,你自己赶快逃命去吧!”

荀巨伯却不肯走,他说:“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远道赶来,就是为了来看你。现在,敌军进城,你又病着,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呢?”说着便转身给朋友熬药去了。

朋友百般苦求,叫他快走,荀巨伯却端药倒水安慰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要管我,天塌下来我替你顶着!”

这时“砰”的一声,门被踢开了,几个凶神恶煞般的士兵冲进来,冲着他喝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大胆,全城人都跑光了,你为什么不跑?”

荀巨伯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重,我不能丢下他独自逃命;”并正气凛然地说:“请你们别惊吓了我的朋友,有事找我好了。即使要我替朋友而死,我也绝不皱眉头!”

敌军一听愣了,听着荀巨伯的慷慨言语,看看苟巨伯的无畏态度,很是感动,说:“想不到这里的人如此高尚,怎么好意思侵害他们呢?走吧!”说着,敌军撤走了。

人们总是可以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功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大概是没有切身之苦、切肤之痛吧。

虽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们至少可以随时体察一别人的需要,时刻关心朋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当朋友身患重病时,你应该多去探望,多谈谈朋友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当朋友遭到挫折而沮丧时,你应该给予鼓励;当朋友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时,你应该亲切地询问他们。这些适时的安慰会像阳光一样温暖受伤者的心田,给他们希望。

忠诚:友谊的源泉

圣经上说:“忠诚的朋友是无价之宝。”我们不能买到友谊,也不能用钱来衡量朋友的价值。忠诚的朋友,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延长我们的生命。

忠诚是友谊的源泉。对待朋友以诚相待,以品格换品格,就可以在自己同朋友之间架起心灵之桥,并在此基础上合作共事。朋友之间没有忠诚,友谊也不会长久。

忠诚,能在可以信赖的人们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表露真心,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下猜疑、戒备心理,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闭锁的一面,同时,又有开放的一面,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换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忠诚换来忠诚。

亚逊斯有一次来到阿尔卑斯山下,遇到了几位天神,天神说:“亚逊斯,你有过朋友吗?”亚逊斯回答说:“有,他爱我胜过爱你们。”这句话激怒了天神们,他们决心杀掉亚逊斯的朋友,便询问这位朋友是谁。亚逊斯看出了天神们的用意,就闭口不谈。天神们拿出了各自的宝贝引诱亚逊斯,许诺他将有一位美貌无比的妻子,成为一个威严无比的国王,等等。这一切都没有打动亚逊斯的心。但神通无比的天神们还是抓到了亚逊斯的朋友,只是没有立刻杀死他,对亚逊斯的话,他们并不十分相信,于是以同样的手段去引诱亚逊斯的朋友,只要他同意背叛亚逊斯,他将得到他所要的一切:美色、财富、权势。哪知这位朋友也和亚逊斯一样,丝毫未动心。天神们既羡慕又惭愧,却没有一位天神去杀他们,并悄悄地将他们放下了山。亚逊斯说:“我们彼此忠诚、信任,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友谊更重要。”

他们忠诚的友谊震惊了天神,为世人传颂。而忠诚是友谊的标志。对朋友的忠诚说明你对自己交友的正确认识,你对朋友的忠诚必然能换回朋友对你的倾心报答。

这是西方人对朋友忠诚的象征,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

白敏中与贺拔綦是好朋友,两人同到长安(今西安)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主考官是王起。王起知道白敏中出身望族,文才皆上品,十分赏识,有意取他为状元。但又嫌他与贫寒的贺拔綦交往甚密,有些犹豫,便暗中派人去劝说,暗示他:“只要你不再同贺拔綦来往,就取你为状元。”白敏中听罢,皱起了眉头,没有答话。

恰好这时贺拔綦来访,家人把他打发走了。白敏中得知,当场大发雷霆,立即把贺拔綦追了回来,如实地将情况告诉他,并说:“状元有什么稀罕的,怎么也不能不要朋友呀!”说毕,命家人摆起酒宴,与贺拔綦开怀畅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