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客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回去便一五一十地向王起汇报,并从旁怂恿:“这小子放不下贺拔綦,咱们也别给他状元。”谁知王起一反初衷,既取了白敏中,又取了贺拔綦。原来白敏中宁要朋友不要状元的精神,感化了王起那颗浸透了世俗偏见之心。
忠诚的朋友完全承认你的自主权,从不干涉你的所作所为,他只会给你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自忠诚的友谊。
吃眼前亏,长线投资
在平时,多吃点“亏”做友情的长线投资,那么将来的路会越走越宽。
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同学之间如能建立亲密的联系,并逐渐加深关系,那么你遇到难题时,同学就会调动自己的关系尽力帮忙。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在姚崇的同学之中,有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便是深谙做人、为友之道的高手,并因此受益,被姚崇提拔为三品高官。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做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交卷。他们下去都精心做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最得意的两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非剽窃。张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前两天与姚崇兄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
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感动。姚崇当宰相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
可见,同窗关系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张宗全就很巧妙地运用了这个技巧,在一些较无关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些小亏,做些让步,送个人情给对方,使姚崇一辈子都记住这个人情,最后使张宗全获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要想在同学中建立靠山,平时就应注意制造机会。往后,在自己需求他办事时也就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吃亏是福。大干世界,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难免有矛盾,有勾心斗角。
各种利害冲突使人不可能不发生摩擦。有君子,就有小人,有温情,就有冷漠。中国人强调以和为贵,从不欣赏损人利己、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成功。如何在免遭伤害的前提下与人和睦共处,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各人只要把自己的事弄好,这个世界就会有很大的改观。所以中国人强调不多舌、不多事、不结怨、忍者安。
礼仪是维护友情的“良方”
许多人交友常常涉及这样的误区:好朋友之间不需要讲究客套。他们认为,好朋友彼此互相了解,亲密无间,如兄如弟,讲究客套太拘束也太见外了。然而,他们不知道朋友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干涉、强求和控制。彼此之间只有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交、反之,则离、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不尊重对方,不讲客套,否则,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充沛的感情能促进和谐深沉的交往,这种感情不是矫揉造作,而是真诚的自然流露。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用礼仪来维护和表达感情是人之常情。
好朋友之间讲究礼仪,并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过于讲究礼仪。一味打躬作揖,则更加糟糕。朋友间的交往要恰如其分,不强交,不苟绝,不面誉以求新,不愉悦以苟合。
朋友之间,在非原则问题上谦和礼让,宽厚仁慈,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则应保持清醒,不能一团和气。见不义不善之举应阻之正之,如力不至此,亦应做到不助之。如果明明知道有人在行不义不善之事,却因他是长辈、上司、朋友,即默而容之,这是自私的倾向。有时候,立定了脚跟做人,的确是会冒风险的,也可能会受到暂时的委屈,受到别人的不理解,但是这种公正的品德,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说唐》里鼎鼎大名的尉迟恭是一名莽勇的将军,却不知在唐史里,也是一位以“和而不流”著称于世的君子。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在朝间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却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把唐太宗的棋打了个落花流水。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仍不觉解气,他又找了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我想借他而诫百官。不过现在尚无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这种张网杀人的做法太过分,所以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只是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唐太宗气极了,把手边的茶杯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
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并教我以知过即改的品德,尉迟恭自己也免去了说假话冤屈人的罪过,得到了忠直的荣誉。因此赐尉迟恭绸缎千匹。”
唐太宗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同时,他也感谢尉迟恭。假使尉迟恭真的按他的话去陷害唐俭而致其死,又安知唐太宗肯“公正”起来,不治罪于尉迟恭呢?与朋友相处也是一样,如果是真心待人,就应该对他加以爱护,不但帮助他渡过种种的难关,而且也要帮助他克服种种弱点,天长日久,朋友们自然会了解你的为人和品格,包括自己的上司和同事。
相信人,才能依靠人
信任是做朋友的基础,没有了彼此间的信任,就失去了做朋友的缘分。可见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公元前4世纪,在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
皮斯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以表达他对母亲的歉意,因为他不能为母亲养老送终了。他的这一要求被告知了国王。
国王感其诚孝,决定让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相见,但条件是皮斯阿司必须找到一个人来替他坐牢,否则他的这一愿望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近乎不可能实现的条件。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有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皮斯阿司回家与母亲诀别。人们都静静地看着事态的发展。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头。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没有回来的迹象。人们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达蒙上了皮斯阿司的当。
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之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那真叫愚不可及,幸灾乐祸的人大有人在。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已经挂在达蒙的脖子上。有胆小的人吓得紧闭了双眼,他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深深地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
但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
这真是人世间最最感人的一幕。大多数的人都以为自己在梦中,但事实不容怀疑。这个消息宛如长了翅膀,很快便传到了国王的耳中。国王闻听此言,也以为这是痴人说梦。
国王亲自赶到刑场,他要亲眼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亲口赦免了他的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但感人,而且震撼人的灵魂。千百年来,有关朋友的解释有千种万种。其实只需两个字,那就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