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洗澡不如洗铺盖 > 第四章 谋事在脑成事在心(第3页)

第四章 谋事在脑成事在心(第3页)

某软件公司要与另一家大公司合作,在他们就要签订合作项目时,这家公司的销售经理与将要合作的大公司的老板一同共进午餐。但每当一位漂亮的服务员过来时,这位销售经理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人家。这家大公司的老板很气愤,心想这位销售经理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取消了这项合作。

由此可见,每一个员工都要从自身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维护企业形象,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要遵守公司的纪律。任何一个具有凝聚力、富有战斗力,同时满是开创力的企业必须是一个纪律严明的企业。而一个优秀的员工也一定是一个严守公司纪律,把这个理念植入心里的员工。

无论多么完美的企业文化如果不能很好地去执行,也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已,而纪律正是执行力的保证,纪律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我们每个人都要时刻牢记公司的纪律,以此为准则,严格按企业文化理念行事,这样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5。欲取先予,巧办事

一般而言,不论办什么事其实都是对某种利益的追逐。而要在社会上获得某种利益,又必须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利益平衡关系。就是说在利益的问题上不能总是让对方一味地付出,而在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后还要有所得,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利益平衡关系,人们才有了“欲取先予”的办事方法。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但“予之”并不是施舍,而是“给予”。也就是说你要想从别人那里获取利益,必须要先给予对方一定的好处,让“予”作为手段,以此达到“取"的目的,而一个精明的人正是在这种做法中体现出了他们的智慧和谋略,这种方法从古至今经过众人的成功运用,如今也已成为众人推崇的好方法之一。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财主,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说,家里有17匹马可当遗产分,大儿子分得12,二儿子分得13,三儿子分得19。17匹马的12是8匹半,难道要杀掉一匹马分马肉吗?三个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来村里的智伯帮助解决难题。

智伯想了又想,终于找出了答案:他从自己家里牵来了一匹马凑成18匹,大儿子得12是9匹,二儿子分13是6匹,三儿子分19是2匹。9+6+2等于17匹,还剩下一匹,就是智伯从自家牵来的,自然又牵了回去。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施与舍产生的结果。常言道: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先给他人一些好处,也就是说要先让别人尝到甜头,这样自己才会取得成功。

“取"是一种本事,“予”是一种智慧。欲取先予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利益的交换。一个人想要有长足发展,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要将目光投向远处。

“征途”游戏的开发就使用了“欲取先予"的策略。

为了吸引新玩家,“征途”开创了“先玩游戏后花钱”的先河,这种模式降低了试玩新游戏的门槛,提高了游戏的尝试率,吸引了众多的玩家。此外,“征途”还首创了“推荐人制度”,也就是说如果能带新玩家进来,只要新人升级,系统都会付给带新玩家进来的这个人钱。这种方法大大增加了新玩家的数量,为“征途”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除此之外,“征途"又开创“工资制度”,也就是说,只要玩家达到规定的等级,然后每个月再达到规定的在线时间量,并通过做任务获得一定荣誉值,即可获得上限。种把利润的一部分反馈给玩家的方法再次吸引了众多新老玩家,聚集了众多的人气。

在这种工资制度之外,“征途”还抓住了中国人浓重的等级观念思想,打造了“转生系统”,这种角色较从前的角色更强,以此吸引玩家。然而,为了满足玩家的升级欲望,“征途”中还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升级项目,比如“泡温泉,晒日光浴,智力问答题”等,这些项目都可以使玩家获得不菲经验。而且只要等级达到一定的数量,如果一天不上线,“征途”还会免费赠送一定的经验,以此赢得更多玩家的喜爱。

史玉柱的这种“先玩游戏后花钱”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吸引了众多的玩家,而且也以此方法获得了更大的利润,使得很多玩家在免费体验的诱引下,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动掏腰包买各种各样的道具。这在另一个侧面上,也为史玉柱创下了巨额的利润,“征途”不仅实现了百万玩家同时在线的创举,而且2007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达4。2亿元人民币。

当看到这样的盈利后,我们不得不佩服史玉柱的这种“欲取先予"的做事策略。

因此,一个人做事要有长远目光,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了自己的后路。做事不要总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太重,如果这样,反而会失去永久的利益。

只有懂得“欲取先予”道理的人,才会换来人生的重大胜利。

“欲取先予”不单单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智慧,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和高境界。因为人人都有这种互惠心理,只有你先给予了别人好处,别人才会给予你好处,更确切地说就是先满足别人,再满足自己。

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欲取先予”都可以堪称是一门上等的战术和艺术,但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也要掌握好“度”的问题,在“予人”的时候,不要一味盲目、过分地给予,否则你的无节制给予,最后不仅得不偿失,而且还会造成违背初衷的后果。

6。带着“理想”和“工作”两只桨划船

无数事业有成的人,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都提到他们很热爱自己的事业,拥有无限的理想。而正是这种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才使他们勇于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在工作中不断取得一个个优秀的成绩,并且快乐地生活着。

对于每一个关心自己的生活品质和职业生涯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对如何把自己当下的工作做好,如何成为一位职场成功人士等等这样的问题非常关注。但在关注这些问题的同时,只有先搞清楚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明白了工作的实质,我想你就能渐渐走向那条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黄金路了。

中国惠普总裁孙振耀在谈到“工作与生活"时,作了一个比喻:想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是重要的事,找工作是紧急的事;如果不想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就会常常要找工作。因为往往紧急的事给人的压力比较大,迫使人们去赶紧做,相对来说,重要的事反而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大多数人做事都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压力之下,总觉得非要先做紧急的事,结果就是永远到处救火,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如果今天你们还是因为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要继续承受找工作的痛苦结果。

而什么又是理想的好工作呢?孙振耀说,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因此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必须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寻找真正能够使自己获得快乐的东西,那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你想要的东西,或者我们把它称之为目标,目标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别人远大而不好意思,因为目标没有实质上的大小之分,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就是成功。我们追逐成功,其实追逐的往往是成功带来的快乐,而非成功本身。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被攀比的心态蒙住眼睛,忘记了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忘记了是什么能使我们更快乐。

是的,花一些时间好好地想一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你只有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并朝着理想不断迈进,你才会取得成功,收获喜悦。

走在大街上,我总能看到那些面带微笑、步子轻松的人们。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足的,但他们却并非做着多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他们所从事的也不过就如同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一样。但重要的是,他们乐在其中。

在此我想说,为了理想而工作,理想可以很大,当然也可以不那么大。摆正了心态,为自己的理想而自豪,再去选择理想的工作,并为此而工作,自己又怎么能不从中得到快乐呢?又怎么会做不好工作呢?

把工作当作生命的信仰,你才能真正认识到工作是什么,以及我们工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把工作当作生命的信仰,你才会不甘平庸、不甘落后,你才敢在逆境中拼搏,在奋斗中成功;把理想当作生命的信仰,你的生活才会过得更充实,你的人格才会变得更完美,你的生命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有一则小故事讲得很好:

有位老人,从事了一辈子的摆渡工作。无论是酷暑寒冬,还是风霜雨雪,老人周而复始,一趟趟往返于小岛和大陆之间。

一天,一个细心的年轻乘客发现,在老人的一只桨上,刻着“工作”两字,而在另一个桨上刻着“理想"两个字,于是他向老人询问其中的含义。

老人回答道:“我先给你演示一下。”说着,老人丢下一只桨,只用刻着“工作”的那只桨滑动小船,小船在水中转了一圈。然后,老人又捡起“理想",丢下“工作",继续划船,小船调了个方向仍旧在水中转了一个圈。之后,老人同时拿起“工作”、“理想"两只浆,划动小船,小船快速向前驶去。

老人望着年轻人,意味深长地说道:“你看,划船就如同人生,用理想和工作两只桨来划,你就能划到彼岸;。如果丢掉其中的任何一只,你就只能在原地打转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