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说,您不抽烟?”
“我不抽烟。”
“那么,您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吗?”
“没有。”
“告诉您,这一幢百货公司就是我的。”
谁也不能说卡恩不聪明,因为第一,他账算得很快,一下子就计算出每支2美元的雪茄每天抽10支,40年下来的钱就可以买一幢百货公司。第二,他很懂勤俭持家、由小到大积累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从来没有抽过2美元一支的雪茄。但谁也不能说卡恩有活的智慧,因为他不抽雪茄也没有省下可以买百货公司的钱。卡恩的智慧是死智慧,绅士的智慧才是活智慧,钱是靠钱生出来的,不是靠克扣自己攒下来的。
钱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在犹太人看来,钱是让人生幸福的前提,是人就应该拥有钱。他们把钱和上帝连结在一起,如果没有钱,甚至连给上帝的礼物都没有,也就是说,没有钱,连上帝也不要了。
犹太教的经典是这样说的:钱是美好人生的象征,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
二次世界大战后,驻日本的联合国军某司令部里,犹太士兵总是无端地受到多方的歧视,根本没有尊严可谈。犹太士兵只要走过,白人士兵必然要满怀憎恨而轻蔑地骂几声,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地议论挖苦犹太士兵一番,而犹太士兵虽恼火却无可奈何。
有个叫威尔逊的犹太人,由于他的军阶仅仅是低微的下士,因此更是受尽了白人士兵和高级军官们的歧视,大家都看不起他,背地里经常议论他,他也饱尝了人们对他的各种侮辱。但是他拥有犹太人智能的头脑。一开始他口袋里也没有钱,他就省吃俭用,存了一笔小钱,然后他就把这笔钱放出去借给别人。
白人士兵花钱如流水的现象很普遍,他们总是等不到发薪水时,就囊中羞涩了,他们看到威尔逊有钱,只好向他借。
威尔逊就借钱给他们,同时还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还清,且附带借贷的利息很高,但是那些士兵们只要有钱借,早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威尔逊收到这些利息之后,总是先存起来,再借给那些士兵们。对于没有钱可还的人,威尔逊就让他们把一些值钱的东西做抵押然后再高价卖出,这样,过了不多久,威尔逊就开始享受富裕的生活,他还买了两部车和别墅,他变成了士兵里面的“大户金主”,这些待遇即使是高级军官也未必享受的到。
那些经常口袋空空的白人士兵,再也不会对威尔逊趾高气昂了,相反的,他们都对威尔逊尊敬不已。威尔逊用财富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在今天,钱已经是你成功的标志和人生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在一些人的眼里甚至已经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犹太人洛克菲勒在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变成了当时的世界首富的时候,依然感觉怏怏不乐,因为他知道这些钱还没有发挥它们的作用。当别人劝他把这些钱留给他的孩子们时,洛克菲勒则相当激动地回答:“哦!他们不需要这些钱,这些是从大众那里来的,因此也应该回到大众那里去,到它们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去。”
洛克菲勒因此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他帮助成千上万的食不果腹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吃饱饭,并且让他们上学接受教育,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的基金会主要投资在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上面。他的基金会先后投资达7。5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
而且他还让自己的孩子们,尽可能的把钱花在那些需要钱的人身上,他们的孩子秉承了他的愿望,整个洛克菲勒家族的捐款和赞助高达了10多亿美元。
对于洛克菲勒来说,金钱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用钱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他拥有的财富,是他对社会贡献的标志。而且他要别人明白:金钱只是他幸福人生的一个尺度,是他高尚人生信念的一种表达。
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
犹太人对钱的观念自有所持,特别是犹太商人,他们认为“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他们不像有些国家和民族那样,把钱分为“干净的钱”或“不干净的钱”。他们自信,通过经营赚来的钱,均是心安理得。因此,他们通过千方百计的经营,尽量赚取更多更多的钱,不管这些钱是农夫出卖了产品得来的,或是赌徒赢来的,还是知识分子脑力劳动得来的,都是收之无愧,泰然处之。
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虽然他们也有国籍之别,但是他们都自视为同胞,而且他们之间都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系。犹太人在经商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贸易之中无成见;要想赚钱,就得打破既有的成见,就像金钱没有肮脏和干净之分一样。犹太人对交易的对象也是不加区分的。只要能赚钱,达成生意协议,能从对方的手中得到钱,就可以做。犹太人观念中,除了犹太人之外,一律被称之为外国人。为了赚钱,不管哪国人,都是他们交易的对象。他们绝对不会因为交易对象的宗教信仰、肤色、社会性质而放弃一桩能赚钱的生意。
犹太人聪明地认识到:要赚钱,就不要顾虑太多,不能被原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所束缚;要敢于打破旧传统,接受新观念。
伊拉克犹太人哈同,1872年来到中国上海谋生,当时他24岁,年轻力壮,但身上除了穿着外,几乎一无所有。他立志来中国赚钱发财,但自己一无资本,二无专业知识和技术。他决心从一个立足点开始,因自己长得身体魁梧,在一家洋行找到一份看门工作。要是别人是不愿干的,自己相貌堂堂,年轻高大,却屈于当站门雇员。而哈同却不那么想,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是一种报酬,没有丢脸和失身份感觉。另外,他更有深层次的考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这份工作上找到个立足支点,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积蓄力量,最后终要找到能赚更多的钱的路子。哈同在当看门工时,非常认真,忠于职守。晚间,他利用一切可用时间阅读各种经济和财务的书籍,知识增进很快。老板觉得此人工作出色,脑子精灵,把他调到业务部门当办事员。哈同一如既往,工作业绩不错,逐步被提升为行务员、大班等。这时,他的收入大为增加了,早怀壮志的他,并没有因此而知足。这正如曹操所说的:“人若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他认为自己创业时机到了,1901年,他找理由离开了打工岗位,自己开始独立经营商行。
哈同自办的商行取名为“哈同洋行”,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他看到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相对比的竞争品不那么多,消费者难以“货比三家”,因此,他的经营获得了高额的利润,而市场却神不知鬼不觉。几年间,他赚了许多钱。随着资本的增多,哈同没有放缓自己追求,开始买卖土地和放高利贷业务。他买入的土地往往从一些急于等钱用的人获得,所以他把价钱压得很低,卖主不得不就范。接着,他将低价买入的土地租给别人造屋,到一定年限后收回,这样连房产也归他所有了。另外,他自己也投资建造楼房供出租,从中获取惊人的利润。后来,他甚至从事鸦片贩卖,更使他牟取巨大暴利。几十年间,他成为大富豪了。
犹太人赚钱方法无所谓贵贱,也无所谓方式,他们所赚的钱是你肯我愿,感觉受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