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每天读点心理学电子档 > 第八辑 做精明人办精明事做人办事要懂得心理学(第2页)

第八辑 做精明人办精明事做人办事要懂得心理学(第2页)

弗莱明是苏格兰一个穷苦的农民。有一天,他救起一个掉到深水沟中的小孩。第二天,弗莱明家门口迎来了一辆豪华的马车,从马上走下来一位气质高雅的绅士。见到弗莱明,绅士说:“我是昨天被你救起的孩子的父亲,我今天特地过来向您表示感谢。”弗莱明回答:“我不能因为救起你的孩子就接受报酬。”

正在二人说话之际,弗莱明的儿子从外面回来了。绅士问道:“他是你的儿子吗?”农民不无自豪地回答:“是。”绅士说:“我们订立一个协议,我带走你的儿子,并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这个孩子能像你一样真诚,那他将来一定会成为让你自豪的人。”弗莱明答应签下这个协议。数年后,他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发明了抗菌药物盘尼西林,一句成为天下文明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

有一年,绅士的儿子,也就是被弗莱明从深水沟中救起的那个孩子染上了肺炎,是谁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是盘尼西林。那个气质高雅的人是谁呢?他是二战前英国上议院议员老丘吉尔。绅士的儿子是谁?他是二战时期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

一日一箴言:好人都有好报,真诚是财富,是个人最宝贵的修养。生活离不开真诚,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

尊重别人等同于尊重自己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小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也就是缺乏礼貌意识。

聪明的妈妈为了纠正他这个缺点,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着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领着小孩喊:“我爱你,我爱你。”不用说,山谷也喊道:“我爱你,我爱你。”

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

小孩朦朦胧胧地明白了这个大道理。

一日一箴言: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就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

我是疯子,但不是呆子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教授出于礼貌告诉了他。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一日一箴言: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即保持一种低调的处世态度,在中国不失为一种最佳做人姿态。

宽广的胸怀好比宝石

据报载,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时候,一次部队打仗,彭德怀一路小跑上前线指挥,传令兵在前边挥动小旗让大家让路,可有一个战士偏偏坐在地上不动。彭德怀是个急性子,就叫了起来。谁知这个战士朝着彭德怀就是两拳。彭德怀没有理会,又匆匆赶路。一会儿,传令排长捆着这个战士,追上彭德怀请他发落。彭德怀两眼一眯,笑着说:“谁叫你们捆来的?小事情,快放回去。”

1932年初,阳翰笙请茅盾为自己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作序,茅盾推辞不掉,就在序中不讲情面地批评说,这部小说从总体上来看,是一部很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作品。茅盾把文章交给他后,觉得自己的批评如此尖刻,阳翰笙一定不会用。没过多久,再版《地泉》出版了,茅盾打开一看,他那篇批评文章竟然一字不改地印在里面。

1952年,郭沫若应约写了一首讴歌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的诗。诗稿送到杂志社后,编辑却犯了愁,因为那首诗尽管立意很好,但从构思、意境、语言来讲远非佳作。当那位年轻的编辑征得领导同意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找郭老,请他修改或重写时,没想到郭老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一再声称:那是败笔,你们退稿是对的。

三件轶事尽管各自情节不同,但从中折射出的三个名人的胸怀和气度,都同样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一日一箴言:宽广的胸怀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加华丽。

“打井得人”与“打井挖人”

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经常干旱少雨,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里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后来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灌溉难题。

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把水井打成了。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逢人就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哩!”他的意思是,因为打了一口水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

谁知有人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经丁氏一解释,才明白其真正含义。

流言往往就是这样,第一个人没有去深究到底怎么回事,就凭自己的一时印象传播了出去。如果下一个人也是这样,事情就会越传越邪。

一日一箴言:俗话说“人言可畏”,这种流言的危害极大,要学会冷静地分析判断问题。

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次,猎人捕捉到一只能说70种语言的鸟。

鸟说:“放了我,我将告诉你三条忠告。”

猎人同意了。

鸟告诉他:“第一条,做事过后,不要懊悔。第二条,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去相信。第三条,当你爬不上去时,就别费力去爬。”猎人认为鸟很有智慧,便把它放了。

鸟飞到一棵高高的树上,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你不知道我嘴里还衔着一颗价值连城、硕大无比的珍珠呢。正是它让我聪明绝顶。”

猎人想重新捕获这只鸟。他奋力地向树上爬去,但当他爬到一半的时候,已经体力不支,可他仍费力去爬,结果摔下来折断了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