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努力赚很多钱,买很多土地,盖大房子,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快乐。可是在赚钱时,若对金钱、物质的态度很执著,执著这是我的,凡事不肯吃亏,反而被这些金钱、物质绑死,种种冲突对立就产生,心情也不见得舒坦。若能看开一点,牺牲一些,多为别人着想,多体谅别人,由此换取心情上的愉快,不也是调适自己的一种方法?
杨翥关心别人的苦乐,能设身处地代人著想,可以安处于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因此不容许自己有一丝侵犯他人的行为,即使是晚上作梦,梦到偷吃别人两个李子,就责备自己“义利心不明”。“义”就是行为符合生命的准则,人我互动中能用仁德的心情互相观待,关顾别人,代人著想,表现在行为上就有明确的准则,不会去侵犯别人。所以当杨翥察觉自己义利心不明,就三天不吃东西,不只是惩罚自己,而是心里觉得有愧于众生,没有资格吃这一顿饭。民初弘一大师也是如此,他的弟子犯了错,他不去责罚他们,反而是自己不吃饭,他的弟子就很恐慌,很努力寻找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直到改过来,弘一大师才肯吃饭。弘一大师不是绝食抗议,而是认为自己没有把弟子教好,不够资格受用信施,所以就不吃饭,杨翥不吃饭也是同样的道理。
刘宽的心性仁恕,“恕”就是推己及人的心情。什么是推己及人?只要把自己遇事时的感觉、作法认识得更清楚,再去推想别人遇事时的感觉反应,答案就很明显。例如:看到别人把饮料空罐摆在自己的机车上,就会很生气,也想把它放到别人的机车上,但是想到他人也会产生与自己一样的苦恼时,就不会这样做了。回过头来还要原谅前一个乱丢东西的人,因为我也想要解决我的苦乐问题,对别人的过失比较容易原谅。宽恕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想法,这就是恕道。所以邻人认错牛,推想他不是故意的,我们也有仓卒之间把事物认错的经验,所以刘宽体谅邻人,还怕他过意不去,委婉地安慰他。
有一种“宽以待人”是嘴里讲原谅,其实内心并不原谅,怀着很高的慢心,显示对方很差,言语上还要损对方两句,来表现自己的清高,让他觉得很羞愧,这样子并没有真心原谅对方。刘宽以“物有相类,事容错误”来安慰对方何须谢罪,这是他经常能设身处地、为人著想,才能自然讲出这种话。婢女端肉羹泼洒弄污他的朝服,普通人遇到这样的事一定非常生气,刘宽却先关心婢女的手有没有烫伤,这在一般人来说是很难的。以我们的功力,通常会很生气骂完后,才反省觉得不应该对她这样;好一点的情况是刚骂完后就后悔了;更难得的是话一出口,觉得不应该这样,就止住不说了,这都是从自我修忍辱的功夫来谈。刘宽则是从观待对方的立场来下手,他不假思索立即反应,真心关怀对方,这点就更不容易,所以他的名字也很巧妙叫“宽”。
“宽”若没有真心去想别人的困难之处,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问题,以“我对你错”但是“我原谅你”的方式,将使对方惭愧至无可容身,这种令人怖畏的宽,反而不是很宽厚了。相反的,若能代人着想,包容对方的过失,全然没有察觉到有何不对之处,这才是最好的。
宋神宗元丰六年冬天祭祀,群臣送驾,神宗皇帝尚未进入轿子,就发觉保暖的毯子没有拿来,他佯装不知道,故意与大臣谈论其他事情,直到毯子送来,皇帝才进轿子,这时负责的官吏就不会有罪;如果是一个不好的皇帝,遇到这个情况,就开始骂人,若是昏君可能就会把官员撤职查办,但是宋神宗看到了,装作还有事情要谈,宽厚到让对方没有感觉你在宽厚,这种原谅人于无形的功夫,实在令人值得效法。
所以达赖喇嘛说:“要获得快乐,须将自己内心的篱笆撤掉。”其实没有人可以真正伤害我们,反而自己伤害自己才是真正的可怕。
内在的执取越强烈,越是以自我为中心,碰到事情只考虑自己,无法包容他人,并不会比较快乐;如果以关爱别人的心取代关爱自己的心,多代人着想,对人宽厚包容,内心宽阔有如无云的秋空,“心宽天地宽”对人对事无所罣碍,是多么怡然自在啊!
宁与人共醉,不要我独醒
【菜根谭语录】地之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释义】那些堆满秽物的地方,往往兹生许多生物,而极为清澈的水中反而没有鱼儿生长。所以真正有德行的君子应该有容纳他人缺点和宽恕他人过失的气度,绝对不能自命清高独来独往。
宁与人共醉,不要我独醒:政治家如是说。倘若人人都醉,我将与之同醉;倘若独自清醒,便将被视为癫狂。重要的是随波逐流。有时,最好的知识就是全然不知或装作全然不知。因为我们必须和他人共同生存,而大多数人是愚昧元知的。倘若独自生活,你可能会正直如神,但也可能会野蛮如兽。然而我却愿修改这句格言并宣称:宁与人共醒,不要我独醉。有的人的特立独行只是在追逐空幻之物。
是的,这是一个将关系的社会,“关系第一”算得上是我国社会的一大特色。办任何事情,有关系与没关系、关系好与关系差,效果可能就不大一样。因此,现实中,人们其实并未真正看重学历、水平、能力什么的,而是尤其看重关系。要不,有的人为何成天削尖脑袋去钻关系。关系通则万事通,难怪甚至有人将关系称之为“生产力”。
关系是一个很庞杂的概念。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现象。论人文,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请客送礼”,而美国人则凡事都要“AA制”;中国人喜欢“拉关系”,而美国人却强调“自我意识”;中国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而美国人则“凡事要靠自己”。
关系就是财富,关系就是生产力。“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系就是生产力,喝酒就是润滑剂,干杯才是硬道理”。人的社会性,指的是人依附于社会、进步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根本属性,并非指是人就一定要步入世俗、沉陷世俗、庸俗愚昧。
但是在某些“勾兑”之风盛行的地方,人们不难看见,现代社会中某些冠冕堂皇的知识分子,将“知识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变成了“关系就是生产力”,人云亦云、口是心非、投机取巧、阿谀奉承、表里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致力于关系“勾兑”,依附于权势和钱势。
中央某高层官员在一次讲话中说:“近年来,冒充高层领导亲友行骗的有增无减。有冒充我姐姐的,有冒充我妹妹的,有冒充我儿子的,有冒充我签字的,仅一个多月就发生了四起。冒充我姐姐的,说要到山西搞西部大开发调查,让山西方面接待。而此时,我正和我姐姐在一起,根本没有这回事!”他痛斥说:“假商品可恨,骗取钱财,坑人害命;假关系可恶,招摇撞骗,损公肥私;假情况可怕,干扰决策,误国误民。“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财富,关系就是生产力,关系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话都是相当级别官员概括总结出来的。关系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依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法则,造“假关系”这一现象就自然产生了,而且在短期内还有蔓延之势。“假关系”的盛行,说到底还是真关系管用的折射。
对于商人来说,构筑一项事业,既需要有形资产,也需要无形资产。而这种无形资产,财富英雄总将其归结为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关系就是生产力”,尤其在中国,关系意味着资源。IT行业曾经疯狂追捧的一个概念,CRM,客户关系管理,就是教我们如何描述、沉淀和开发商业关系而用的。关系要防止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要防止流失到竞争对手手中,关系要为企业增值,带来收入。
在一份营销测试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在与商场的交往中你是如何开展工作并取得主动的。请写出5条以上。有人除回答要具有相关知识、判断力、说服力、敬业精神外,还提出要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并阐述道:关系就是生产力,勤于拜访客户,能激起采购的兴致,发现采购真正需求和目的,找到突破口,完成预定计划。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齐二石教授在一次接受记者关于EMBA(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是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同MBA教育相比,它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务实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教育问题的专访时说:如果把MBA简单地理解为知识的充电,那么EMBA则是在充电的同时又为你提供更高的知识哲学思维能力。
早就有人说过,“关系就是生产力”,尤其在中国,关系意味着资源。而充电不仅是一种技能培训与知识更新的必要手段,同时还是编织关系网的好时机。例如报读EMBA的条件必须至少符合以下几条:一是工作8年以上,其中至少5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二是大公司中层以上职位人员。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学院的EMBA同学中,云集了商界精英,这帮人的能量和发展前景如何,就不必赘言了。同时,学院方面提供的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到大公司实习交流的机会……
这一切,无疑是给参加这些学习与培训的人提供了职业生涯的良机。有的EMBA学员则非常赞同“人脉”之说。他们认为,花巨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交往结构”。有句话说,过去流行在酒桌上拉关系,现在流行在MBA或EMBA班上建立同学关系。EMBA的开放式教育方式促进了同学间的交往,在“关系就是生产力”的当今时代,关系意味着资源,在EMBA班这里汇集的是中国管理的精英,今日在这里收获的同学资源也许就意味着明日的财富。
人生的道路,存在许多机缘。许多时候,天助更是人助。是主动出击,或被动选择,常常是人生的分水岭。社会是各种关系的整体,不善于处理关系只能与失败为伍。关系就是生产力,靠每人个人自己经营。
曾持有哈尔滨市0001号个体私营工商执照,被人称为“邓钣金”、“邓百万”的哈市汽车修配行业第一位个体户邓振发,在生意日益萧条而无奈废业,退出了老本行后。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这辈子一波三折,是可以写本小说了。尤其是最近二十几年,大红大紫过,上过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1979年、1985年那会儿最好,顾客得排队,全拿支票结账,没有讨价还价的,真是一锤子能砸出个烧鸡。1990年以后就差了,“关系就是生产力”,这是我从电视剧里学来的,有道理,我没搞好社会关系,没有单位指定司机到我的修车铺修车,所以顾客越来越少,到2000年基本就没人了,一锤子连个花生米都砸不出来了。这三年房子也租出去了,基本不干活了。
毛泽东说,挫折和失败教育了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积极主动地处理好各方关系,要树立关系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对内要处理好与上级、同级、下级之间的关系,要努力建立起家庭式的温暖环境,让同志们心情舒畅、心无旁骛的去工作;对外要处理好与党委政府、与部门、与纳税人的关系,争取理解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菜根谭语录】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释义】名利和欲望未必都会伤害我的心性,只有自以为是的偏私和邪妄才是残害心灵的毒虫;歌舞女色未必都会妨碍人的品德,只有自作聪明的人才是破坏道德的最大障碍。
有一位朋友最近被他所在的那家待遇不错的外企炒了鱿鱼,这让人颇为诧异,因为当初他进入该企业的经历,一度成为我们指导身边应聘者的“教材”。
面试那天,友人同许多应聘者一样领到了一个气压计,招聘管理人员宣读题目:用发给你的一支气压计,测出这幢30层大楼的高度。一个个应聘者绞尽脑汁想出种种办法:有的楼上楼下量气?压,利用物理知识繁琐地计算;有的爬上屋顶,将气压计系上长长的绳子,忙乱地量着;有的在资料堆中埋头翻阅,希望找一个更好的方法或公式……但友人却拿着气压计来到大楼管理处,对一位老者说:“大爷,这支气压计送给您,请您告诉我这大楼的高度。”结果友人入选了。
朋友毕业名校,头脑灵光,尤其“会来事儿”,当年在上海那所学风严谨的大学,他的毕业论文就是靠“会来事儿”通过的。可他为什么被炒了鱿鱼呢?
冷静下来分析发现,他今天的遭遇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自恃聪明的友人在工作中常想走捷径,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地弄巧成拙,对他寄予很高期望的上司渐渐失去信心;由于外企看重的是结果,他“会来事儿”的本领无用武之地,溜须拍马反而引起同事的反感;更重要的是他大学时没有潜心学习,遇到难题力不从心。
其实,“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何止友人一个。我们在报刊上常常能读到这样的“心灵鸡汤”,并被不少人引为求职应聘的经典广为传播:有一个人在笔试的时候,当着众人的面指出总经理鼻子上有墨汁,结果他被录用了;有个脚踏车店的小学徒,一次将有人送来的一部有故障的车修好后,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它学徒笑他多此一举,没想到第二天他就被挖到一家公司上班……类似的故事,让时下的应聘者尤其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人,烂熟于心,揣摩再三如练“葵花宝典”。姑且不谈这些故事本身的“作秀”色彩,可如此舍本逐末,没有扎实的学识功底和专长技术,懂得再多的面试技巧又能如何?即使侥幸迈进了职业大门,也一定难以扎下根来。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不把水龙头开大,而是一点一点“滴答”水。如此水表就不会走字儿,自家就可以免费用水了,这样“节约用水”的用户,被自来水部门称为窃水一族中的“滴水族”。
可是“滴水族”之一某女士发现,滴水积累起来的水水面上漂着一层灰。“以前也曾经用来做饭什么的。后来我看见那水上面总落着一层‘水脚儿’,就不用它做饭了,怕吃坏了肚子,省的钱还不够我看病的。”
据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人员讲,生活用水在送入各家各户前,加入了氯,这样饮用起来安全卫生。但是,“滴水”的过程中,氯就会挥发损失掉,这样的水长期饮用根本就不卫生。同时,由于滴水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水面上还会落有浮灰,就是夏女士所说的“水脚儿”。“滴”得越多,灰也就越厚,污染也就越大,但大多数居民不了解这一点,仍有不少人采取滴水的方式占便宜。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活生生的例子。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堆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堆中心线开始找。”有人答:“从草堆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深的地方开始找。”教练说:“正确的做法是,从草地的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成功就是这样简单,踏踏实实,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由此看来,“鸡汤”喝多了也不一定能补人,有时甚至会坏了自己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