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读菜根谭悟经典人生 王涵 > 第六篇 解读菜根谭的处世智慧2(第2页)

第六篇 解读菜根谭的处世智慧2(第2页)

敏感多疑,通常不只是对外界事物,也包括对自身状态的猜疑和忧虑。有些人性格内向,生性不开朗、不豁达,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造成性格不完善和缺陷,我们虽然不能认为这就是精神症状,但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病却和性格缺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大部分精神疾患者中,疑心过重都是主要的表现。

他们常常把周围环境中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牵扯到自己的身上,像看到别人吐痰,就认为是在瞧不起自己;听到他人在交谈中说到自己的姓,就认定是在谈论,甚至讥讽谩骂自己。

虽然疑心过重并不等于精神疾病,但却有引发精神疾病的可能,其危害之大由此可见。当然,适度的戒备自然对保护自己有益,但疑心过重,对别人的任何举措都当做是对自己的居心不良,必然是毫无益处。

多疑的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与人相处,眼里坏人总比好人多,所以朋友很少,更无至交。多疑的人思想飘忽不定,心无主见,容易受人挑唆,无中生有,怀疑一切。由于心理不健康,往往生出许多事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事后又常常后悔不迭。我国古代名医华佗留有一句名言:“多疑也是病”。多疑是一种心理疾病,是身心健康的“隐性杀手”。

所以,应使自己心胸开阔。应多些平和淡泊,多想别人好处,多些仁爱宽容,多和外界交往。遇事看得开,少钻牛角尖。“胸襟要特别宽阔,眼界要特别宽阔。”

自己要善于给自己“开天窗”,增加心理的“透明度”。对自己一时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不管是外边的,还是家里的,遇有疑虑别闷在心里,应及时向家里人和有关人敞开心扉,多沟通,多倾诉,将心中的疑惑大胆暴露,及时化解。这样不仅减轻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和邻里家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近,自然就离多疑越来越远。

多疑的病根在自己,只有不断地战胜自我,才能消除心理多疑。战胜自己的狭隘,就会心胸坦荡开朗;战胜自己的偏激,就会理智处事;战胜自己的浅陋,就会多一些宽容;战胜自己的孤僻,就会多一些友谊。就是对待疾病,也要首先战胜自己讳疾忌医的恐惧心理,才能正视疾病、战胜疾病……这样不断战胜自我,才会迎来美好、和谐、舒畅、顺达的人生。

好人一生平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事是辛劳之源,多心是是非之根,猜忌多疑是为人处事的大忌,即不利于团结,又往往自寻烦恼,因此要相信自己,同时要相信别人。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一个光明磊落的人自然于人于事无愧,既不须怀疑别人也不怕别人怀疑自己,而小人则不然,心眼又小,疑心又重,所以麻烦不少,是非不断。

看人只看后半截

【菜根谭语录】原谅失败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释义】我们对于一个事业失败而感到心灰意懒的人,要宽恕他当初奋发上进的精神;我们对于一个事业成功而感到万事如意的人,要观察他是否能永远维持下去。

《菜根谭》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胭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声妓,其实就是有名的妓女,妓女年纪老了以后,不做妓女了,从良了,那她一辈子所做的这种风流的行为,没有防碍。因为她最后开始做了好的女人了,改行了,做好的女人了,可是那种守贞节的女人,一辈子守贞节,到了老的时候忽然守不住了,她开始偷人了或怎么样子。看她这样的半辈子,她的清苦,这辛辛苦苦守寡守这个贞节都错了,有这样子一个说法,并不一定完全成立。可是对某一些人呢,它是成立的。所以呢我们的俗话叫做“看人只看后半截”,就后面呢,后半生改变的好不好。我们对他一个人呢有重要的一个评论。

一个人立身处世创造大事业,谁也无法逆料是否会失败,成功的人固然有,可是失败的人却也不少。失败者面临穷途末路时,即使手足兄弟也徒自悲伤爱莫能助,这时最要紧的是要静下心来,想想创事业之初是否居心善良?假如当初的用心不良,那失败乃属理所当然。

俗语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意思就是强调只要出发点正确就能创一番事业。一旦失败就陷于悲观的人,是没办法创大事业的,因为一时的得失,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成败,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盖棺方能论定”,因此才有“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节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的名言。同时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如果不珍惜晚节,为贪小利而身败名裂,也是令人惋惜的事,所以俗语才有“看人要看后半截”。

“菜根谭”脍炙人口,数百年来流传不绝,常为有识之士引为自修和训诫子弟的座右铭。

明人谢在杭所著的《文海披沙》中,有一则云:朱浚,晦翁曾孙也,谄事贾似道,每进札子,必曰“某万拜”,时人谓之朱万拜。然其后元兵入建宁,执浚欲降之,曰:“岂有朱晦翁孙而失节者?”遂自缢。均一朱浚也,何其谄附权贵于前,而能抗节死难于后,若两截人耶?今人但知朱万拜而不知其死节足以自赎也。

“松柏后凋于岁寒”、“黄花晚节香”,一个人不怕犯错,只怕知错不改,愈陷愈深。

同时,当我们抱着不苛求古人的态度,辩证地看待“看人只看后半截”的评人观时,也是可以看到其中蕴含有真理的颗粒。

首先,因为一个人的人生后半截是前半截的延续,后半生的处世融汇了前半生的经验,所以,从道理上讲,每个人的后半生应该变得更成熟,活得更理智,而不是相反。如果说,上帝也会饶恕犯了过错的年青人,是因为他的幼稚所致,那么,一个暮年者倘如失去了晚节,类似的辩解理由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而且那些身处“59岁现象”的角色,往往也失去了从善改过的时间与空间。因此,失去晚节者往往也就成为人所不齿之人了。从这个意义上言,后半截确是至关重要的。

其二,人们在给一个人盖棺定论时,在内涵上,被评价者的人生后期,最可能产生新的升华与超越。在时间上,被评价者的后半生是离现时最近的,这也会使一般人产生错觉,认为可由他的后半生推知他的前半生。

其三,也正因如此,一个人能否保持晚节、珍惜晚节,在人生的旅途上,也就是至为重要的浓厚一笔。中外一些深受《菜根谭》思想影响的企业家,据洪应明此则论点,得出的结论就是——“人生最重要的是晚年”,因为这关系到人生的福祸与荣辱。

溥仪,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皇帝,前半生是已经死亡了的旧封建制度的象征。在日本侵华时期,他还曾充当了满洲的傀儡皇帝。抗战胜利后,他成为了被囚禁的战犯。后半生,他作为新中国的一名平凡公民,学习、生活、工作着,重新成为了共和国公民中的一员。

汪精卫,他前半生曾有谋杀清朝摄政工的壮举,被俘遭禁后,有“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情壮志,有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共和革命的经历。他的后半世,却公开投降日本军国主义者,成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大汉奸、大罪人之一。

由以上两个例子可见,“看人只看后半截”之论,虽不尽全面,却不乏深刻之处。倘如我们不能看到此种深刻,那么,对《菜根谭》的认识,就不可能是全面的。

洪应明所说的“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的论点,是与宋明理学所推崇的寡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陈腐意识相关联的,语句的骨子里,隐藏的是对妇女的权利的漠视与压迫,具有极大的时代局限性。对此,不仅应予以严厉的抨击,还应反其道而行之,从而使相应的认识与作为,更合乎现代的理智与人道的要求。

再举一个例子,法国的贝当,不但是将军,还是上将,还是元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他是守这个凡尔登要塞,打赢了凡尔登保卫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没有攻陷了,没有打下来法国的首都巴黎。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攻下了法国的首都巴黎,第一次为什么打不下来巴黎呢?就因为在凡尔登的部份被守住了,守凡尔登的英雄就是贝当,可是呢,这个人很奇怪,他活到八十四岁的时候,一直是法国的英雄,可是他八十四岁的时候,德国人打到二次大战,占领了法国,把他推出来做傀儡政府的头子,他开始跟他当年的敌人合作了,结果他后来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被关起来,判死刑。后来呢,他以前的手下,就是戴高乐将军,给他网开一面,改成无期徒刑,结果他活到了九十五岁才死,大家想想看,他如果活到八十岁以前死了,他永远留下了记录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可是呢,最后他多活了十一年,这十一年呢,他也做了一件等于法国的汉奸,法国的这个台奸这个事情,他半生的清苦辛苦就这样都毁于一旦了。

俗言:“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来到尘世上,或迟或早都要有“走”的一天,不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你在活着时,人们对你为人的溢美之辞,切莫信以为真。只有你一旦寿终正寝,人们才会对你的“生前事”做出公允而确切的评价。此乃常说的“盖棺论定”。

然而,人的一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决定其“身后名”的人生历程,往往是其老年。

世人皆把“高处不胜寒”,理解为身居高位者,不能走错一步。其实,人进入老年才真正“不胜寒”哩。青年、中年人犯错误仅是一时,因为来日方长,有充足的“立功赎过”机会。而老年人误入歧途,因时间缺乏,“立功赎过”机会甚为渺茫。弄不好,不但将一生辉煌与功勋毁于一旦,同时给“身后名”也蒙上永远挥之不去的沉重阴影,让后世无辜子孙也蒙受羞辱。

“老马识途”的老年朋友,在晚年的时候,千万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自始至终,把握好人生坐标,走好人生最后几步,一来为“身后名”,二来为给子孙做出表率。

记住:在造访命运之宫时,如果你从快乐之门进,必从悲哀之门出;从悲哀之门进,则必从快乐之门出。所以你在处理事物的收场时一定要小心,与其开场时风光热闹,不如收场时成功幸福,走运的人往往开头很红火,收场却很悲惨。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到场时大家鼓掌欢迎——此是常见之事——而是你走后人们还对你念念不忘。若你走后还能使人们盼望你再来,那你才真算个了不起的人物。很少有好运会将你一直陪送到大门口。她(好运)总是对你来时笑脸相迎,去时冷若冰霜。

睁开“法眼”,识别善人与恶人

【菜根谭语录】善人无论作用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狠戾,即声音笑语,浑是杀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