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经营领导中,领导奖罚分明,恩威并用,也就是“推”与“拉”的艺术,所谓“推”即压力领导,“拉”就是奖励领导,成功的领导总是能将“推”与“拉”很好地搭配使用,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式,促使和激励企业员工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日立会社董事长仓田主税就深谙赏罚并行、恩威并施之道。
日立会社是国际著名的大企业,其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它的崛起和发展,仓田主税做出了很大贡献。仓田主税的一个法宝就是恩威并施。
仓田主税深信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全体员工的积极进取,稳定职工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于是,他为日立的员工提供了广泛的福利。日立会社的15万男女员工,每人都能够住到租金低廉的房屋,上下班有交通车,有免费的读物,甚至有结婚补助金和死亡抚恤金等,待遇是很不错的。因此,全体员工都拧成了一股绳,工作热情非常高。从1950年日立会社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严重的罢工或者不安定的情况。但是,仓田主税对待日立员工并不完全只是一个充满慈爱的父亲。他在最初被任命为日立社长时,曾坚持裁去16.5%的日立员工。正是运用这种恩威并施的手腕,仓田主税把日立的众多员工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上下同心,精诚合作,写下了日立会社的宏伟篇章。
年终奖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沟通
公司年终发“红包”是令员工十分盼望和欣喜的事情,而发“红包”实际上也是领导“趁机”与员工沟通交流的途径。
一般来说,年终奖金有两种。一种是到年末时,老板偷偷塞给你,不数也不知道有多少,别人也不知道你拿多少。一种是本来就谈好的,有多少业绩表现,年终就发约定的奖金。事先不知道拿多少钱的状况比较多,尤其是民营企业,因为很多民营企业的薪酬制度不是很透明,比如说,他们同一层级的可能都拿一样的工资,如总监级都拿5000元,但是在年终业绩好的时候,他们可以拿到很高的年终奖金,可能给一张卡或存折,里面有超过1年年薪的奖金。在房地产业,楼盘卖得好,或企划做得好,就可在年底拿到高额奖金。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较少,但是民营企业家每分钱都是自己的,他愿意出这笔钱,就马上可以发放。
还有一种是国际比较通行的方式,就是首席执行官或者经理同公司股东事先约定好,如果今年做到何种业绩,或是市值达到多少,就可领取相当比例的年终红包,这种红包通常也超过一年的年薪。国内的外企、国有企业主管,也常采取约定制,他们一年的薪酬,每月只拿60%或其他比例,其余到年底看业绩,再发放剩余的薪酬,如果业绩没达到,甚至无法拿到全额工资。愈高阶的主管,平时每月拿的比例愈少。
当然,还有更规范的做法,就是与每个经理人员签约,内容非常详细,你今年完成哪些指标就拿多少年终奖。指标订得非常细,有很明确的奖金计算公式,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公允,特别适合制度比较健全的公司。老板一方面可激励员工,一方面不担心会失去控制,员工平时对老板很尊敬,年终则根据公式计算薪酬,也藉此了解员工一年的表现。藉由设计公式,老板有了较大的控制权,平时每个人都会卖力去表现。
年终红包代表老板对员工一年工作的认可;另外,年终红包也代表一种激励,但作用有限,因为员工拿到奖金,通常一个月后就忘了。所以领导学上不把薪资或奖金当作激励的手段,只是作为激励的强化手段。
假如只是发奖金而不做沟通,激励强化也无法完成。因为很多员工拿到奖金后,不晓得自己为何拿到这些奖金。他可能觉得拿到的奖金很多,是老板认可自己的年度表现,但他可能不知道,在员工中他拿的是最少的。另一种是,如果老板给一位副总两万元的年终奖,会觉得很多了,因为这大约是副总一个月的薪资,但副总却觉得自己做得那么辛苦,却只拿到一个月奖金。因此,沟通很重要,要让员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奖金多少是一回事,让员工知道为何拿这些钱更重要。
薪酬管理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薪酬就是沟通。如果员工不知道为何拿钱,对员工也起不到激励作用。
年终奖金在业绩领导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第一,是与员工沟通公司的战略方向,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这对于高阶领导特别重要;第二,将公司总体目标向下分解,帮助各部门和员工明确具体业绩目标;第三,通过业绩考核与资质评估,为员工提供业绩结果与行为方面的反馈;最后以薪酬手段,包括年终奖金,强化员工的业绩行为,继而达成公司总体目标。
满意的员工才是最好的员工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顾客永远是对的”一直作为企业恪守的一条金科玉律,指导着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企业服务营销战略。也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企业满足了顾客的真实需求,从而取得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但员工和顾客,孰轻孰重?又该如何权衡?从因果关系的辩证观点来看,顾客满意应该是员工满意的终极目标。
在顾客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构成的系统三角形中,顾客满意是最重要的,这是亘古不变的。而如何实现顾客满意呢?员工满意才是关键。只有企业实施一些措施和制度让员工满意以后,员工才可能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才会取得一定的商业利润,最终让股东满意,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对于某些经理人来说,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他们一直强调要为消费者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服务手册、企业理念里面都不知提到过多少次了,但最终的执行效果并不怎么样。经理人必须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常识:对消费者的服务、对消费者的关心最终还得依靠企业、依靠企业中活生生的人去实现。
怎样才能实现员工的满意?很多经理人认为让员工的收入稳定、让员工有归属感、提供可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和舞台,就可以达到员工的满意。诚然,有很多企业也正是从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构建了企业稳固的人力资源团队和机制。
许多经理人对公司内部员工和消费者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认为企业员工应该为企业服务、为消费者服务,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但人总是难以摆脱自己深深的个人理想情结,在与企业的各种不利于自己利益的实现的制度和规则的博弈当中,他们会本能地偏向自己的那层利益。
薪酬满意度的四点要求
虽然现在的员工已经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转变,但是经济仍然是员工生存的基础,工资是员工衡量自己价值的尺度。经理人必须在工资上为员工考虑:
1.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使他们一进门便珍惜这份工作,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本领都使出来。支付最高工资的企业最能吸引并且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出类拔萃的员工。这对于行业内的领先公司,尤其必要。较高的报酬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随之而来的还有较低的离职率。一个结构合理、领导良好的绩效付酬制度,应能留住优秀的员工,淘汰表现较差的员工。
2.把收入和技能挂钩
建立个人技能评估制度,以雇员的能力为基础确定其薪水,工资标准由技能最低直到最高划分出不同级别。基于技能的制度能在调换岗位和引入新技术方面带来较大的灵活性,当员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更高一级工作时,他们所获的报酬也会顺理成章地提高。此外,基于技能的薪资制度还改变了领导的导向,实行按技能付酬后,领导的重点变为指派任务使其与岗位级别一致。
3.增强沟通交流
现在许多公司采用秘密工资制,提薪或奖金发放不公开,使得员工很难判断在报酬与绩效之间是否存在着联系。人们既看不到别人的报酬,也不了解自己对公司的贡献价值的倾向,这样自然会削弱制度的激励和满足功能,一种封闭式制度会伤害人们平等的感觉。而平等,是实现报酬制度满足与激励机制的重要成分之一。
4.让员工参与报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
与没有员工参加的绩效付酬制度相比,让员工参与报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常令人满意且能长期有效。员工对报酬制度设计与管理更多地参与,无疑有助于一个更适合员工的需要和更符合实际的报酬制度的形成。
弄清楚激励的因素有哪些
经理人要激励员工,首先就必须弄清楚哪些因素能够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在领导科学史上,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值得经理人认真学习的。这一理论又叫双因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