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女主三国的 > 第240部分(第2页)

第240部分(第2页)

已经知道,“不移”,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相矛盾。由此可以证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说的并不是教育。孔子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这个不错,但孔子也是人,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什么?就是为了希望自己有所改变。可惜,改变并没有发生。最后,作为思想家的孔子发现了改变与不改变的规律,这才说出了“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孔子自己,就是一个想改变而未能得到改变的吃亏者,因而说出这番话,并不能说明孔子赞成这种不改变。孔子留下此话,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不要做那么多的无用功。

已经明确了,孔子所说的不能改变的东西,就是等级、地位等世俗的东西,而与人的性情全然无关。孔子发现,上等人,这里说的是世俗的上等人而不是思想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上等人的后代,能够轻易成为上等人;而下等人的后代却不能。因而,才说出了“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这就是说,身为下等公民,再怎么努力,也是很难成功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无米不成炊,有钱好办事。本小利微,本大利厚。因而“上智”与“下愚”不移。

第二卷 第306章 产业配套

第306章 产业配套

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是相当难听的。因而绝大多数社会底层人士都不愿意相信孔子的这种说法。他们更愿意相信拿破仓说的“不愿意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他们整日做梦。某某人,只花了两元钱就中了五百万;某某人,五百元起家现在已经有千万资产了……他们向往这些榜样,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成为这样的榜样。他们没有想过,这样的榜样,全社会有多少人。

并不是说,应该打消希望,而是应该打消梦想。上智与下愚不移,作为士兵来说,想当班长、连长,是理想;想当师长、司令,就是梦想。梦想是不切合实际的。应该量力而行。不应该去做那种不切实际的黄粱美梦。

……

田润在很早的时候,曾经主持过矿业。随后,矿业交由辛毗负责;再后,又移交毛玠。这一部分,在开办的时候,还算不是什么经济。而就仅仅是具体地点了几件事。当时的矿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铁和石灰三类。矿石开采出来之后,自然就会开办加工矿石的作坊,一开始。三类矿业都有一点点延伸。

三类矿业所遇到的境遇是不同的。境遇最好的是冶铁。这是因为,军队就需要大量的铁器。有了军队这样的大客户之后,与冶铁相关的行业就不断延伸和发展。这些相关行业,最先有冶炼、铁器加工;随后便有铸造、加工器具的加工;现在,因为防锈的需要已经延伸到漆器;而铁器的加工,已经发展到热轧。

石灰就惨了点。但石灰,及城墙砖,又是关东群豪战董卓的时候,修改两座关口所必需的材料,因而不搞是不行的,搞得不熟也是不行的。需要不断地开采,不断地将生石灰炼成熟石灰,并不断地投入使用。到时候,才能让石灰在战争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田润想到了修路。修路,是一种人为的市场需求。“要致富,先修路”田润是知道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还不明显。这个时代的贫富,跟交通的关系不大。

田润在现代,就是办砖瓦厂的。而且还准备筹办水泥厂。因而,回到古代之后,很容易往这方面着想。于是便有了修改虎牢、汜水两关的主意。

这属于建筑材料行业。现代建材行业还包括非金属矿及制品,放在古代,最相关的应该是木材。石灰加木材,才是相对完整的建材。古代伐木容易,不过也正因为容易,而制约了伐木业的发展,并且连带地制约了木材加工业。与石灰直接相关的加工业。自然是砖瓦。这是田润的老本行。对于水泥配方,田润不是很精通。当然精通了也没有用,没有合适的检测手段是无法生产出合格的水泥来的。田润可以用石灰铺路,但不能用水泥铺路。如果强行生产水泥来铺路,那安定性肯定是无法过关的。一凝结,路面就是七拱八翘的。

砖瓦比水泥简单多了,田润是完全能够做出来的。刚开始,田润的重点是砖,那是修改关口需要的。后来,烧砖的事情有把握了,田润就安排烧瓦。烧瓦,其实又跟瓷器相关了。我国这方面历史很悠久,开展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瓦烧出来之后,使用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瓦拿来做什么用?当然是盖房子。瓦房之前,就是草房。如果不考虑雨水的影响,草房是优越于瓦房的。但有了雨水之后,稻草就会腐烂长虫,就不如使用瓦片了。雨水是不可避免的,因而草房是不如瓦房的。

从岐山遗址可见,陶瓦大概于西周初年开始用于屋顶。只不过当时仅用于屋脊部分。春秋时期的遗址,才见屋面覆瓦。并且还发现了板瓦、筒瓦、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秦汉时期,出现了制陶业,并在工艺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改用瓦榫头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等等。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再次飞跃,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史称“秦砖汉瓦”。

田润的瓦烧出来之后,在使用上,却很难推广。除了田润下令,让一些军队的房屋盖瓦之外,民间几乎没有需求。质量是一个原因,田润以现代工艺烧出来的瓦,质量比“秦砖汉瓦”差。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因为地域的原因。

田润的领地主要在北方。北方冬季多雪。薄薄的瓦片,能否承受厚厚的积累,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眼前的具体问题,比起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要严重得多。因而,民间没有瓦片的需求。

并不是现代工艺就一定比古代工艺好。在烧瓦上,现在与古代在工艺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简化上面了。因而,烧出来的瓦,强度就要差些。

倒是有砖的需求,但需求量很小。在讨伐董卓战役之后,砖的生产被划上了句号,步了瓦的后尘。至于门窗、家具等产业。更是从来就没有办起来过。

建材行业就只剩下石灰,而石灰,则就只剩下铺路了。铺路,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事情。对于gnp的拉动作用,是一件说不清楚的事情。田润犹豫过,是否终止修路。后来,田润没有终止,而只是压缩了建设规模和速度。没有终止的原因,并不是出于拉动国民生产总值,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拉动建材业。

最惨的,还得算煤矿。煤矿所涉及的加工业,就仅仅是洗煤。一开始,规模就小,没怎么发展。最要紧的,还是地点不好。在当时,就是黑山地区。用现代地图看,就是山西太行山,我国煤炭最多的地区。

怎么煤炭多了反而不好?这就跟大学生多了一个样。大学生好不好,好。但是,你就跟煤炭一样的多了。产出大于需求,就必然会受到遏制。

军队冶铁一律使用煤炭了。而且,民间一半以上的百姓也使用煤炭煮饭了。但是,由于黑山煤炭实在太多。同时也太好挖了,而使得煤矿长期处于一种半停产状态。

以上三类矿业,是田润当初因为军事需要而安排的。带有一种明显的功利性质。现在,田润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就需要全盘考虑了。再也不能像当初那样随随便便就兴办什么产业了。

……

徐峥,是一位倍受观众喜爱的演员。最近拍了一部电影《人在囧途》,挺喜剧的。他是因为在《*光灿烂猪八戒》中塑造了憨厚可爱的猪八戒形象而被大家记住的。之后,因为在《李卫当官》中成功饰演一个凭借自身的****习气、正义感和大智慧,成了“雍正”赏识红人的李卫,而成为了明星。

在《李卫当官》里面,是大故事套着小故事。稳步换景,步步生莲,也是非常好看的。然后,里面的第二个大故事里有问题。

第二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