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因此曾说“功夫全在工作外”。与上司接触、联络感情的机会很多,每一种机会都可以加深与领导的感情。当然,机会越多,多管齐下,全方位投资更有力,与领导的关系就越近。这样的机会有以下几种:加强与领导亲属的联系,经常去拜访;酒店、饭店是联络感情的好地方,酒酣耳热之后,更容易放下架子,敞开心胸,拉近距离;常与上司聊天,成为好的交流对象;替领导办点儿私事;生活上多问候领导,以示关心;工作中始终与领导站在一起,患难与共。
与老板亲密接触不是投机取巧,因为这需要发自真心,是一种共赢互利的合作、交流。
让距离产生美
同事之间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既相聚一堂,又天各一方的关系。同事之间的距离既不能过于亲密,也要避免过于疏远,要尽力做到不偏不倚,即中庸的处理原则。距离才能产生美。
对于这种距离,对于同事之间的交际,中国古代有一句非常经典、贴切的话来形容——“君子之交淡如水”。水有很多特性,比如清澈见底,比如能聚能散。这恰恰跟同事之间的关系原则一样,比如不要过于暧昧亲密,要纯洁大方;既能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又能独立自主、不受羁绊。
在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和同事刻意保持距离,隔得远远的,会被认为太冷漠;太接近,则可能背负“不稳重”、“自作多情”的名声。
距离不只是物理问题,更是心理的、社会的、影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深远问题。
在办公室里人人都应友好,特别对同性则更应如此。因为每个人来公司上班均是为了生存,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感受同一种压力,工作中谁也少不了谁,因而如果可以以一颗同情心来看待同伴的话,关系将很容易处理。因为是同性,很多感受和对事物的看法均有共同点,可以找一些大家均有兴趣的话题,不啻是一个表示友好的方式。当然对一些自己认为是话不投机的同性伙伴则采取“工作伙伴”的态度来对待;可以发展为进一步朋友关系的则多交流一些,不是“同路人”则少交往一点,不必把所有人都当作是可以发展成朋友的“潜在因子”来对待。
看见同事打小报告,也不必为此而大惊小怪。若他只为个人利益,则可以完全不去理会,只当作“处理事件不当”,对他个人将来的品格发展必无益处来评判就可以了。每个人都不会在同一家公司干一辈子,大家均是过客而已。注意值得你注意的,学习值得你学习的东西足矣。
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才会产生美。
在工作日里,每天和我们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可能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朋友,而是同事。大家在办公室面对面、肩并肩,同劳动、同吃喝、同娱乐。但当大家之间有了“私人空间”的概念之后,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合理的社交空间和公共空间。
同事关系好,本是好事。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互助当然是好的,但是切记同事之间过于亲密。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交朋友,除了志趣相投外,忠诚的品格是最重要的。一旦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彼此信任、忠实于友谊是双方的责任。同事就不同了,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自己创的业,也不想砸自己的饭碗,那么,你是不可能选择同事的,除非你在人事部门工作。所以,你不能对同事有过高的期望值,否则容易惹麻烦,容易被误解。适当的距离能让彼此此舒心。。
保持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就与保持车距一样。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但因超速驾驶看不清对方车道而产生的摩擦事故最多。要避免撞车,就要注意车距。
同事之间的交往有五点原则需要我们去遵循。
第一,真诚。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都是对同事关系的亵渎。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比真正的欺骗更令人讨厌。
第二,友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喜欢我们往往是建立在我们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前提下的。
第三,让同事觉得与我们交往是值得的。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但在其中,应该注意的是要不怕吃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和不要付出太多。
第四,维护别人的自尊心,简单说就是给同事留面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同事交往中处处逢迎别人。在不危及他人的自尊心的情况下,陈述与对方不同的意见,或者委婉地指出对方的不足是不会影响同事交往的。
第五,要尽力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在同事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要使别人从内心深处接纳我们,就必须保证别人在与我们相处时能够实现对情境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要让别人在一个平等、自由的气氛中与我们进行交往。
我们如果能在同事间的交往中将这些原则都做得很好了,相信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就会取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最佳境界。
另外,虽然办公室被称为“无性空间”,即只要求体现上下级、同级的工作关系。但人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和无法回避的。在同事关系中,最难处理和把握的可能就是与异性的距离,这种最敏感又复杂微妙的关系。
在现今的社会中,两性的工作交流非常频繁,不可能再以男女授受不亲的老观念和要求来处理两性关系。即使已婚,也不表示要和异性保持远距离,以免犯忌。过分拒绝和异性相处,不仅不像个现代人,更可能妨碍你职场角色的扮演。
我们也必须承认,两性都有的工作空间通常比单一性别的环境要来得愉快和谐。也许现代组织的效率较高和女性大量投入职业有些关系。若想重新隔离两性,不仅不可能,也不合理。刻意疏远,更非上策。两性总是要交流的,而且两性共事应该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两性间绝不能采取隔离策略,而必须找出好办法使两性相处有利无害。
因为是异性,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普遍有很多分歧。如果你是在异性面前很虚心的人,你会发现你在异性中备受宠爱。因为多数人对异性没有排斥感,而且喜欢帮助异性工作伙伴,他们把这个看作是同事中成就感的一个标志。人人都希望被异性重视、仰慕。
既是同事、朋友,就有共同语言、互有好感的人。如果我们没有意思将这种关系发展为恋情,就应当将感情投入限制在友谊的范围内,即使很有好感,也不应表露出来。如果对方射来丘比特之箭,也应明智地将其化解,千万不要给对方以默许和鼓励。
对异性采取举止大方、不轻浮的态度是同异性工作交往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其中包括行为和言语两方面。尊重对方,始终将其视为工作的伙伴,将会使某些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一些。千万勿将办公室的异性关系处理成类似“恋爱关系”,也不要试图与某个异性发展成比之其他异性更为亲密的关系。下班以后做朋友是另外一回事,但在办公室内千万要区分同事与朋友的关系。
对于同事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站得更高一些去看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对于同事,我们不要过分亲密或者依恋,毕竟你们的结合点只是共同的工作,而这不足以维持一生。但互相的认可和良好的关系是团结合作、互助共赢的基础和助推剂,加之,人是讲感情的,而且日子长了,大家的友谊也会与日俱增,成为8小时之外的私交好友。总之,在工作中同事之间以合作为宗旨,工作之余,可以有选择地与一些同事成为朋友——如水般能聚能散。
别让友谊变成了分歧
同事之间有分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不一,办事风格不同,加上一些利益的分配问题,都会导致不同意见,甚至出现矛盾但面对这个问题时,我们应该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别让同事间的友谊变成了难以弥合的分歧。
哲学上有关矛盾论的一种观点是“矛盾无处不在”。事实上也是如此,工作中,上下级之间有矛盾,上级之间有矛盾,下级之间也有矛盾。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我们的家人之间、朋友之间也有一些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矛盾分歧。处理分歧的一般方法是求同存异,或是敬而远之,而不是去激化矛盾,甚至打倒矛盾的一方。
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卡耐基旅行经过黄石公园。一位森林管理人员骑在马上,跟一群兴奋的游客谈着关于熊的事情。管理员告诉游客,这里有一种大灰熊能够击倒差不多所有的动物,除了水牛和另一种黑熊。但那天晚上,卡耐基却注意到一只小动物,只有一只,那只大灰熊不但让它从森林里出来,并且和它在灯光下共食。那是一只臭鼬。大灰熊知道,它的巨掌,可以轻易地一掌就把这只臭鼬打昏。可是它为什么不那样做呢?因为它从经验里学到,那样做很不合算。
卡耐基也知道这一点。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经在密苏里的农庄里抓过4只脚的臭鼬。长大成人以后,他在纽约街上也曾碰到过几个像臭鼬一样的两只脚的人。他从这些不幸的经验里发现,无论招惹哪一种臭鼬,都是不合算的。
即使与你最不喜欢的人共事也不要怒形于色,更不能付诸言行,将矛盾公开化、扩大化,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将个人的私怨放在一边,以工作为先,以大局为重。
同事们在一个单位中工作,几乎日日见面,彼此之间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各人的性格、脾气禀性、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尤其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就会引出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暗地里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的不愉快交织在一起,便会引发各种矛盾。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仍然可以来往。首先,任何同事之间的意见往往都是起源于一些具体的事件,而并不涉及个人的其他方面。事情过去之后,这种冲突和矛盾可能会因人们思维的惯性而延续一段时间,但时间一长,也会逐渐淡忘。所以,不要因为过去的小意见而耿耿于怀。只要我们大大方方,不把过去的事当一回事,对方也会以同样豁达的态度对待我们。其次,即使对方仍然有一定的成见,也不妨碍我们与他的交往。因为在同事之间的来往中,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友谊和感情,而仅仅是工作,是任务。彼此之间有矛盾没关系,只求双方在工作中能合作就行了。由于工作本身涉及到双方的共同利益,彼此间合作如何,事情成功与否,都与双方有关。如果对方是一个聪明人,他自然会想到这一点。这样,他也会努力与我们合作。如果对方执迷不悟,我们不妨在合作中或共事中向他点明这一点,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
同事之间最容易形成利益关系,如果对一些小事不能正确对待,就容易形成沟壑。同事之间有了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去化解矛盾,同事之间仍会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的关系更好。
日常交往中我们不妨注意把握以几个方面,来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
第一,以大局为重,少拆台多补台。
许多机关或公司都有自己的工作服,这不仅是为了有所区别,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员工随时意识到大家是一个团体里的成员,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工作。对客户等外部人员而言,统一的制服代表着一种统一的形象,象征着一种团队精神。对于同事的缺点如果平日里不当面指出,一与外单位人员接触时,就很容易对同事品头论足、挑毛病,甚至恶意攻击,影响同事的外在形象。长久下去,对自身形象也不利。同事之间因工作关系走到一起,就要有集体意识,以大局为重,形成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在与外单位人接触时,要有保持“团队形象”的观念,少拆台多补台,不要因自身小恩小怨而损害集体大利。所谓“家丑不外扬”,我们如果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同事的坏话,只会让人觉得这个单位的人没有团队精神,缺乏必要的从业素质。不要让同事间的矛盾成为他人的笑柄,进而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形象。
第二,对待分歧,要求大同存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