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突然说道。
听了他的话,朱棣、朱元璋等人轻轻点头。
说实话,他们也想瞧瞧。
朱瞻基浅浅一笑。
只见他挥了挥手。
瞬间,眼前的景象大变。
这时,
他们出现在郊外。
画面上的郊外有很多人,正在烧制石窑。
朱元璋等人静静地看着,无需言语便知此处生活不易,十分艰辛。
朱元璋看着心里不是滋味儿。
眼眶也有点湿润了,就这样默默注视着。
"
于谦先生,就在这儿烧石窑吗?"
朱元璋问了一句。
他称呼于谦为先生。
能让朱元璋称作先生的人寥寥无几,在他的洪武年间,称得上先生的更是屈指可数。
而于谦,无疑是其中的一位,也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位。
当朱瞻基点头的一瞬间,便是这一幕出现的时候。
“确实如此,谁会想到呢?这里的人十分辛劳,他们每日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烧石窑。”
朱瞻基坦诚地说道:“在于谦被朱祁镇处置之前的一晚,他曾写下了一首诗。”
此言一出,朱元璋与朱棣等人皆是一惊,紧紧注视着朱瞻基。
“于谦真的被朱祁镇处死了吗?”
朱元璋有些不确定地问。
“是的,祖父!”
朱元璋沉默片刻,“这个朱祁镇莫非疯了?虽然我们也猜到结局,但没料到他会真的杀害于谦。”
朱元璋闭上双眼,缓缓睁开。
他看着此时的朱瞻基,也渐渐平复了情绪。
“那你倒是说说,于谦在他被处置前夜所写的究竟是怎样的诗?”
朱瞻基:“其实这首诗和烧石窑有些相似之处。”
说到这里,他不再迟疑,直言道:“当时于谦挥笔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朱棣与朱元璋震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