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此次搜城要持续数日,却没想到过不过久,便有将官来报,在普兹的住处搜到一卷捆扎好的羊皮书信,上书:九隆神尊亲鉴。
九隆连忙接在手中定睛观瞧,只见信中言道:老臣侍奉王驾千岁近百载,今日不辞而别,实非老臣心之所愿,只因事出无奈,迫得老臣唯此一策,愧也悔也还望王上体谅老臣一腔苦衷。
自王上偶得异物之日起,便荒废国政,玩物丧志。然则恶源之根本还非止于此,涂炭生灵,残害百姓,才是老臣腹中隐忧之最也。
自石衍降世,便需无数血肉充作膳食,一而十,十而百,近甲子来,命丧之人何止万数?我哀牢虽不比中原诸强,却也独占天南,育民百万。而如今百姓已作待宰的牲畜,妖人骤增,长此以往,哀牢能留人丁几许?
老臣一心侍奉王上,却不料亦被魔石所惑,化为石衍,食血肉无数。思之,悔痛良多,早有辞世之念,只苦于无人相诉矣。
故老臣觅得一计,取文卷与魔石而遁之,隐于山川,亡于江河,谅王上凭一己之力也难寻老臣之踪迹。
今魔石已匿,石衍无源,天下自能太平祥和,哀牢元气如初指日可待也。纵使王上痴心如故,仍另取山石化为魇魄,却至少须光阴二十载,亦可令哀牢百姓多二十载之安宁矣。
前者老臣之言并非谄媚,若王上心存好生之德,何不放过哀牢数万无辜?另寻名山,开枝散叶,与众云之神灵又有何异?千百载后,或王上便是人人敬仰之万能真神。
老臣之言望王上三思,济世者得百世流芳,弑杀者遭万载鄙夷,纵一统河山,于世人目中仍是邪魔,此河山不要也罢。
神耶?魔耶?是耶?非耶?王上自行参之,悟之。
信写到这里就算完了,九隆手捧着羊皮,半晌之间说不出话来。
看来普兹果然是早有准备,打算将与石衍有关的一切事物都藏匿起来。只因为那石碗一直都放在自己的身上,如若不然,恐怕他也会将石碗一并骗去。
不过好在这老儿并非图谋不轨,看起来他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拯救世人,让石衍不再产生,让无辜受害者不再出现。心倒是一片好心,只不过如此一来,九隆的一切计划都将就此化为泡影。
眼见追赶无望,九隆也算彻底的平静下来了。他心灰意懒地逐退了众人,独自一人回到地宫,坐在蛇怪巨蝶中间痴痴地发呆。在他看来,眼下唯一能信赖的只有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而已,人心叵测,自己苦心经营了近一百年的理想,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别人给摧毁了。如今留下的,就只剩下这张写满字迹的羊皮书信了。
浑浑噩噩的,也不知在暗殿之中坐了多久,九隆始终盯着羊皮上的文字呆呆不语。当心绪渐渐凝定之后,慢慢的,他逐渐从一腔怨气之中解脱了出来,随之而来的,便是从未有过的清醒和超脱。
普兹说的没错,一统河山又能怎样?自古以来,凡寻求霸业者,没有一个是为了荣华和享受而为之的。他们所追求的,无非就是一个千古留名的契机,一个让世人代代传诵的名声而已。当然,他自己也不外如是。
神耶?魔耶?这四个字无时不刻在撞击着九隆的神经。他本就已经下定了决心放弃攻打中原的想法,转而另辟仙境,做一个真真正正的活神仙。如今经过一番情绪波动,经过一番触动极大的冥想,他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决定放天下百姓一条生路,远觅仙山,重新创建一个让世人震惊的神仙国度。
心结已解,他立时变得轻松了许多。跟着他便抖擞精神,再次回到王城,颁布诏书,任命自己的继任者,以及梳理退位之后的各项事宜。
随后他便独自一人带着蛇群蝶阵,信马由缰地往北方去了。然而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一个足以令世人瞠目结舌的神奇国度,也在这一刻开始悄然诞生了。
第二百三十八章 仙鬼之面
此次出行,九隆并没有确切的目的地,只是凭着感觉信步闲游而已。如今正值各国激战正酣之时,为避免没必要的麻烦,他尽量避开各国的都城,尽捡些偏僻的地方绕道行走。
此举的目的,一方面是防止蛇群蝶阵伤害无辜,倘若自己见到鲜血,恐怕也会抑制不住而大开杀戒。另一方面,他也是为了避免引起世人的恐慌,毕竟这恐怖的虫群就连哀牢本国国民都没怎么见过,倘若有好事者传扬出去,各国的君王必定会派人来寻找自己,继而想要纳入麾下。自己本是哀牢王国的一国之君,岂能受这帮昏君的利用驱使?一言不合,恐怕又是一场血流成河的恶仗。
虽说当时中国正处于特殊时期,战火连年,死人无数。但毕竟是一个泱泱大国,人口的数量在当时来说也可谓是举世第一了。也正因如此,无论九隆如何回避,无论他走到多么荒凉的地方,还是会时不时的经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村庄和城镇。他所率领的蛇群蝶阵,也难免会被人们所发现。
起初之时,人们的确会对这些巨大的怪兽而惊慌不已,但当他们每每见到九隆轻而易举地就将这些魔物操控得服服帖帖时,便均会投来崇拜和敬仰的目光,从而对九隆的态度也会恭谦至极,完全把他当成了云游四方的散仙。
一晃数年,九隆的名声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远播。尽管九隆是一路往西北而行,但一些远居东南的人们还是对九隆的名字有所耳闻。只不过世人虽知蛮夷之地也有一个叫九隆的君王,却没人能想到此人会放弃国家独自离去,再加上他如今所展示出来的能力已远非普通的人类所能比拟,所以也很少有人会将这两种身份联系在他一个人身上。
由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比较陈旧,比较封建,因此当九隆的事迹被世人口口相传以后,大量的追随者便蜂拥而来,全都想追随着仙人过上神仙的日子。繁他所经之地,必会有大批仰慕者拜求追随。
九隆也知道重新建立一个国家是多么的艰难,就算他自己的能力再增长数倍,凭他一己之力也绝难实现。故而他并不排斥任何一个追随自己的人,只要腿脚灵便能跟着自己游历的,或是有一技之长的,便全都被他欣然纳入帐下。正值用人之际,除老弱病残外,每个人对他来说都是大有用处的。
每当他离开一个地方,总会带走此地的大量人丁,少则三五人,多则数百人。再加上从各地的慕名而至者络绎不绝,他身后的队伍也在不知不觉间日渐壮大。
又过了两年,九隆率领着众人已经走到了极为偏远的西域一带。也曾有人询问过他,何不找个土地肥沃的地方定居下来?而九隆则从来不正面回答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