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却发现没有网吧这样的事物。在北京八天只在火车站对面看到过网吧的招牌,其余地方均未见到。北京的朋友说网吧藏在很深的小胡同小巷里,大道上几乎是看不到的。依我的理解,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区别。
周日,我在清华大学门前被保安拦住,说是周一到周五都不能进,明天再来。我看了看周围并没有这样的明文提示,心里有底,开始跟保安大侃特侃。侃了五分钟,成功把保安侃晕。
从这件事上,我总结出一个道理,任何时候,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头脑清醒,说话要有逻辑,若能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就更有效果了。
某日在二环内游荡,想起朋友说的笑话。朋友刚到北京来时处处觉得新鲜,在中心区域散步,见一风景不错的公园,一边问门口的站岗者这是什么公园,一边准备掏腰包买门票。站岗者低头看看她,淡定地说:中——南——海。
在北京数日,深觉北京人十分有意思。平时问路大多与老年人沟通,老北京人热心,有趣,一口京片子,说起话来特逗,日子过得悠然自得,总给人特别容易满足的感觉。刚到京时老同学打趣说北京人比上海人“懒”多了,现在确实有所体会。
这使我想起住处门口卖水果的老大爷。每晚返回时都要买些水果,问完价,拿了俩苹果,放上秤。老大爷看着秤上少得可怜的水果,保持手悬空状定格三秒钟,用浓重的京片子说道:就俩?我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就我一人,吃不了那么多。次日,再买,一个大桃。老大爷再次保持手悬空状定格三秒钟,说:就一?我再次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明儿再买。老大爷边收钞票边说:嘿哟,你可真行儿。语气逗极了。老大爷继续说:嘿,看五毛钱能补个苹果不!(看秤)哎哟,不能够,这得一块五!画面和语气再次极具动画感。
北京人有点儿较真,这种较真有时候真的很可爱,比如问路。老北京人总是特把人当事儿,路指得可细了,还加上各种建议:地铁站呐,南边向西转,您上哪儿去啊,哦,那儿啊,坐地铁不如公交呐,您就在这前头向东转,向北过那天桥儿,走那坐X路,到Y站下来往西走走就到啦!您要赶地铁怎么着还得转趟车,多麻烦,您说是不。
老同学请吃涮火锅,我习惯性地用漏勺装肉放进火锅里涮,在南京土生土长的老同学说,你涮得真讲究啊。我不解,老同学解释说,她刚到北京时,也用在南京惯用的方法一勺一勺地涮肉,却发现这样做根本“抢”不到肉,因为北京人涮肉很奔放,他们直接把肉倒进锅里,然后海吃。我向她男友锅前看去,发现果然一盘肉已经全进了锅,遂笑感慨之:南方到底是婉约派啊!
北京,有味儿,但我在北京时总感觉有些压抑。大概是习惯了生活在二线城市,在一线大城市里总觉得拥挤,没有存在感,过去在上海旅行时亦有同感。一望无际的人潮、密密麻麻的写字楼、拥挤的道路,让我头皮发麻。
和北京无数的上班族一样,我每日早出晚归,早上和白领们一起挤地铁出行,开始一天的行走;晚上再与下班的人们一起挤着地铁回家,跟着密集的人流进进出出,被活活推进地铁,挤压到没有丝毫缝隙,不扶栏杆也完全倒不下去。朋友提醒我说,南京地铁到了上下班高峰期也是一样的状况,让我不由得庆幸自己过去上班只需乘坐非主干道的公交车。晚上八九点路过国贸时,附近的写字楼仍是灯火通明,不知有多少人下班后还在办公桌前奋战。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某日乘公车返回住处,见一公交站台前下班的白领们排着长队候车,一眼望去看不到尾。我无意中瞥了一眼,心想,队伍可真长。随着汽车前行,心里开始咯噔,勾起脑袋注视着长队,没到尾……还没到尾,怎么还没看到尾……我的身子不自觉地半站起身,努力向队尾处望去。终于,汽车行驶到了队伍的尾端,仍有刚下班的白领不断加入行列。我猜测或许是前往郊区的公车吧,但以排队人数来看,站在队尾的人几时才能搭上回家的车呢?
我并非为了逃避什么才出门旅行,单纯是因为对世界充满好奇,想停下来,走出来看一看。但在北京的八天里,让我开始理解那些身在一线城市却总梦想着逃离大都市去远方旅行的上班族们。每天看着那密集的不留缝隙的人群、车辆、写字楼,我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远走高飞。
人生,不是只有办公室;工作,不是只有写字楼;世界,不是只有北上广,然而,青春和激情却在这三者之间消逝殆尽,你真的能如此淡定吗?
我怀念起在呼伦贝尔的日子,怀念那里纯净的蓝天白云和淳朴的生活,怀念起恩和的旅馆老板一家——木屋宽敞明亮,生活悠然,静谧,健康。
大城市里的生活,该是羡慕还是嫉妒,我不知道。
跟北京说再见
记得有一次和大学室友聊天,室友说,我觉得我们当初选择了心理学专业真是碰了好运,让我们提前看清了许多东西,然后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我说,是啊,人生如此短暂,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这样才不会遗憾。
以前,我以为读完心理学和哲学,就可以成为哲学家,我也做好了成为哲学家的准备。现在想来那时真傻,我一个女生过得好好的,为啥突然脑子进水想要往几千年才能出那么几个哲学家的圈子里钻呢?不过说句实话,读了心理学,人的境界和想法确实不一样。
我的这位室友,选择了一条不太主流的道路。大学毕业后,她与许多刚毕业的学生一样,去了一家大企业做白领。但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自己,便辞掉工作,与男友合开了一家甜品店。现在每天在店里研究各式甜品,忙里忙外张罗着小铺子,日子过得甜蜜而充实。
室友说,人的潜力真是无穷,从没想到自己能做出这么多美味的甜品,但是我做到了;也从没想到你能做一个背包客,但是你做到了,人生充满期待,充满色彩。
不论是怎样的路,选择自己最想走的路,并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就足够了。就算这不是主流社会大力鼓吹的一条道路,那又如何呢。
两个月前,高中姐妹聚会,大多携带男友而来。我是极少数单身赴会的人之一。大家笑着调侃,你也快找一个吧。老同学说,有了男友起码像这种场合就会好过多了,要不然别人都有,自己没有,多突兀。
我说,像同学聚会这样的场合只占生活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只是为了在很小空间里找到面子,使得大部分时光过得不愉快,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生活,像一双鞋,别人只能看到鞋的外表,至于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我的一位同事,曾经非常心动地想和我一起长途背包旅行,在我离职前夕,我们讨论了许多关于旅行的事情,最后,她终归没能踏出这一步。
前几日见面,聊了些旅行之事,她翻看着我的相机感叹道,真后悔没和你一起去,以后恐怕再没这机会了。
有很多事,曾几何时离你只有一步之遥,但你放它走了,却发现此后的轨迹,越来越远。任何事情只要你鼓起勇气去做,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
在北京旅行时与朋友聚会,朋友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做着那个阶段最想做的事情,是最好的。人的记忆是有侧重性的。比如,比起做过的事情,大脑更在意那些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如果当初这么做了就好了——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样的想法会逐渐变得多起来。
若不希望老去之后被过多来自于“未尝试”的后悔所掩埋,就趁着现在,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