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绪十八年,合山僧众共同集资筑建朱家尖的众香塘。因此集合了十多家,或者担任一股,或者担任几股。一共凑了若干洋圆,买了百亩田地,作为建筑新公堂的准备。后来因为外界侵占了一半,只得了三十一亩地。然而田地是新开挖的,还是盐碱地。
故二十年来,尚未成立。今田已成熟,租课照常。因于今春,起立公堂。十柱轮流,周而复始。在如公与吾师之本心,实欲后世子孙,登堂荐献,礼像投诚时,心自思曰,祖师与人同耳。
所以二十年来,还没有成立公堂。现今田已经种成熟了,赋税依照往常。因此在今年春天,发起建立新公堂。分十家轮流出资管理,周而复始。开如和尚与我师父的本意,实在是想使后世子孙,登上公堂祭献,礼拜祖师,投献诚心之时,心里自己想到说:祖师与我们都一样是人。
彼既丈夫,我亦宜然。岂可高推圣境,自处凡流。由是奋发大心,追踪先觉。破无明以证法性,续佛慧以度众生。
他既是大丈夫,我也应该如此。怎可认为圣境太高而畏难推却,自己甘心处在凡夫之流。因此奋发大心,追随先贤的脚步。破无明以证得法性,续佛慧以度脱众生。
俾圆通道场,经劫常住。大慧宗统,遍界流行,庶不愧为祖师儿孙,如来弟子矣。凡我同伦,尚勉之哉。(时在民国二年)
使得圆通道场,经劫常住。大慧杲禅师的宗派法脉,遍法界流行,才不愧为祖师的儿孙,如来的弟子啊!凡我同道子弟,还要努力啊!(时民国二年)眠云公堂序(代法雨书记僧作)
人生世间,幻住数十年。从有知识以来,日夜营谋,忙忙碌碌。无非为养身家,做体面,遗子孙而已。推其病根,只因执着有我,不肯放下。其念虑固结。
人生在世,虚幻住世几十年。从有知识能力以来,从早到晚营求谋划,忙忙碌碌。无非是为了养家糊口,做个体面,遗留给子孙罢了。推究其中的病根,只因为执着有一个我,不肯放下。这个念头牢固结缚。
虽佛与之说法,亦莫之能解。而于自己主人公本来面目,则反置之不问。任其随业流转,永劫沉沦。可不哀哉。
虽然是佛与他说法,也没办法解开。而对于自己主人公本来面目,却反而置之不问。随任这个真我随业流转,永劫沉沦。能不悲哀吗?
开然和尚,夙因深厚,托质将门,壮惧杀业,不乐从军。闻化闻老人说法,遂投身座下,剃发为僧。数十年来,专主参究。但恨未得觌面,一叙机缘。其所悟处,深浅莫测。
开然和尚,过去生中因地深厚,出身将门,壮年畏惧杀业,不愿从军。听到化闻老人说法,于是皈投在他的座下,剃发为僧。几十年来,专门主攻参究本来面目。只是遗憾没能与他见过面,叙一叙机缘。他所开悟之处,深浅莫测。
至光绪末年,住持法雨。因自立公堂,以作遗念。题其名曰眠云。夫云之为物,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幻生幻灭,了无定相。而能降注甘雨,普润大地。俾有情无情,各得其所。绝似证无我相者之无所住而生心,度脱一切众生而无有度相。
到了光绪末年,住持法雨寺。因此自己建立公堂,作为遗留纪念。题名为“眠云”。云这个东西,不知从哪里来,不知到哪里去,幻生幻灭,没有固定的形相。而能够降下甘霖之雨,普润大地。使得有情无情,各得其所。很像证得无我相之人的无所住而生心,度脱一切众生,而无有度生之相。
然公通身放下,安住其中。其殆示其所悟乎,抑令后世子孙以此为法乎。其义玄妙,可以深长思矣。
然而开然和尚全身放下,安住在其中。这大概是显示他所悟得的境界吧!还是令后世子孙以此作为效法呢?这个意义玄妙,可以深深地思考啊!通智法师公堂序(代悟开大师作)
粤自世尊入灭,四依宏法。现普门身,垂形六道,逆顺隐显,种种方便,随顺机宜,皆令度脱。此不可思议神通妙行,唯圣能为,非凡所及。
自从世尊入灭,四依宏法。显现普门之身,垂示形迹于六道,运用逆反、随顺、隐密、显着等种种方便之法,根据众生根机时宜,皆令众生得到度脱。这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妙行,唯有圣人能够做到,不是凡夫所能及。
若夫现沙门身,离尘脱俗。高竖法幢,丕振宗风。流通法化,续佛慧命。此为法身大士,大心凡夫,传扬佛法,通途妙行。由斯二行,故得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一处不蒙佛光,无一人不沐佛恩。
如果是示现沙门身,离尘脱俗。高竖法幢,大振宗风。流通法化,续佛慧命。这是法身大士和大志向凡夫传扬佛法的通途妙行。以上二种行迹,使得佛法能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没有一处不蒙佛光,没有一人不沐佛恩。
至于法传震旦,二千年来,宏法大士,广布法化。宗说兼通,定慧均等。现身说法,以德服人。扇真风于火宅,注法雨于情田。普被三根,总摄众机。各复本有之天真,共证即心之觉道。
至于佛法流传到中国,二千年来,宏扬佛法的大菩萨,广泛流布传法教化。禅宗与教观皆通,定力与慧解兼备。现身说法,以德服人。扇动真常净风于三界火宅,倾注佛法甘雨于有情识田。普被三根,总摄众机。各自恢复本有的天真,共同证得自心的觉道。
因兹王臣归命,士庶倾诚。广布玄猷,辅弼政治。其宏功伟迹,多难尽述。即高僧传,传灯录,百余卷书所载者,乃千万分中之一二耳。
因此国王大臣归命,士人百姓倾诚敬仰。广泛流布先圣的觉道,辅佐国家政府治理。其中的宏功伟迹,多的难以说完。就是《高僧传》、《传灯录》,一百多卷书中所记载的,只是成千上万人中的一两个人罢了。
近世以来,其有宿植德本,示生巨族。只眼觑穿浮世界,一肩荷起大津梁。宴坐圆通道场,深入宝王三昧。总禅净而同修,会宗教为一致。出广长舌,宏演圆宗。垂平等臂,普接三根。
近世以来,有宿植德本,示生在大家族。一眼看穿浮华世界,一肩担荷起大津梁。安坐圆通实相道场,深入念佛宝王三昧。禅宗净土一并修持,宗门教下融通无碍。出广长舌相,宏演圆教宗门。垂平等手臂,普接三根众生。
即凡心以示佛心,统万行而归一行者。其唯我先法师,通公法师其人焉。
即凡夫心来显示佛心,统万行而归于一行的。难道不是唯有我已故的师父,通公法师这个人吗?
师讳寻源,字通智,别号忆莲沙门。俗姓阮,系扬州仪征,中堂元公之幼子也。于道光二十二年癸卯,三月初八日未时示生。母氏某,京都人。迨至元公逝世,嫡子忌刻过甚。其母遂携之以归京都,寄居舅舍。
师父名寻源,字通智,别号忆莲沙门。俗家姓阮,是扬州仪征人,中堂公阮元的幼子。在道光二十二年癸卯(1842年),三月初八日未时出生。母亲,是京都人。等到父亲阮元逝世,嫡子猜忌刻薄的厉害。他的母亲于是带着他回到了京都,寄居在舅舅家里。
及长,相貌瑰玮,语音洪畅。性好道术,不求仕进。欲为长生神仙,放旷襟怀,优游蓬岛。每以不遇真人为憾。
长大后,相貌魁梧美好,语音洪亮通畅。生性喜好道术,不求仕途作官。想要成为长生的神仙,以豪放旷达胸怀,优然自得在蓬莱仙岛。每每都以遇不到仙人为遗憾。
至同治十二年,年二十一。偶至龙泉寺,遇首座本然和尚。洞明教理,透彻禅宗。意必得道高僧,与之谈己所怀。本公笑曰,汝本有之天真佛性,无端背弃,而求不可必得不出七趣之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