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棠来到塞都的第三年,二十九岁。
习惯了这里湿热的气候,三年里从塞都的这个城跑到那个城,大多都是下调到村子。
现在的她在奎市底下的村落,从村子到市区有五十公里的路。
早些年村子里的人生了病要去看病,还能动的,会自己徒步走上两天,走不动的,有专门的人抬着过去。
没有担架,只是一根扁担上吊着网兜模样的东西,人就躺在那个网兜里,这就是他们的救护车。
近些年经济稍微发展一些,除了国家会定期派遣医疗队过来,还有私人的,江和堂就属于私人组织,路修好了救护车就能通,传说中扁担抬人的救护车,江海棠也只是在前辈口中听过。
不可惜,她更庆幸这里发展起来了,要不然,还有多少性命会耽误在了时间上。
这里的人普遍文化水平都不高,可对他们都热情。
除非必要,她鲜少会进城,村子里的人有进城的需求时都会过来问问她,有没有要帮忙带的东西。
空闲的时候,她教当地的小朋友说中文,小朋友在语言上总是有天赋些,如今已然有好几个能和她用中文进行日常对话了。
“小江,城里新开了一家小饭馆,说是可以给我们在奎市所有的点都配餐。”和江海棠一同守在村子里的老大夫李考兰哎呀一声,“可以改善伙食了,你总算不用吃我做的饭了。”
她跟江海棠都是互相做饭,材料有限,两个人做的口味多少都有些奇怪,好在两个人半斤八两,谁也不嫌弃谁,偶尔李考兰开车进城还能带回来几箱泡面。
煮的泡面可比他们自己做的饭要更好吃。
江海棠但笑不语,李考兰也见怪不怪。
小姑娘做事勤快,话却不多,除却必要说的话,鲜少会有闲聊的欲望,性格温柔,开口时轻声细语,当地人人都喜欢她,可她却像从未真正开心过。
挂在脸上的笑好似对镜演练过无数次,每每扬起的弧度都差不多。
中午十二点,送餐的吉普车开进村子,不少小孩出去围着车凑热闹。
对村子里的人而言,汽车依旧是稀罕物,每进来一辆都足够吸引人出来观看。
李考兰在坐诊,江海棠便出去提饭。
诊所规模不大,就是个竹子搭建起来的小平房,外面一圈用篱笆围了个小院子。
整个村子都是这样的房子,屋顶用一些当地的植物叶子活着泥巴盖上。
空地上有李考兰和江海棠两个种下改善伙食的蔬菜,不多,她们俩都不是什么种地人才,通常是撒点种子,能活能长出来就吃,长不出来就重新种,谁也没个心思说研究一下关于种地的学问,佛系得很。
诊所总共就两个人,李考兰已经在这里停留了很多年,江海棠跟着她学习,所有的活都需要她们自己来干。
有需要的时候,奎市的总部会送医疗物资过来,至于生活用品,就是李考兰或者江海棠开车进城去采买。
有网络,不太好,时常卡顿,电话费也贵,李考兰还会每天都上上网,她就发现江海棠除了和家人对话,手机里一个用作娱乐的软件都没有,有时候也搞不清究竟她是中老年人还是江海棠是。
在这里看到温久盈,江海棠是意外的,但也只有意外。
身上是松松垮垮的连体工装服,脚上穿的雨靴就是当地市场随处可见的款,相比温久盈精致的缎面白衬衫配黑色的宽松休闲裤,她糙得不行。
温久盈把保温箱从车上拎下来,喉咙滚了又滚,来前打好的草稿忘了一干二净,“我帮你提进去。”
“不用麻烦,谢谢你。”江海棠向温久盈伸出了手。
时间仿佛停滞在这一刻,江海棠瘦得过分,伸出的手每一处骨节都娟秀却分明,露出的那一截手腕细的仿佛轻轻一掰就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