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重生朱标打造巅峰 > 第115章 换位思考(第1页)

第115章 换位思考(第1页)

但他转念一想,这难得的机会不该就此放过。他神色转为郑重,看向朱雄英问道:"不过殿下,经历了此番对朝堂局势的分析,您觉得从这件事情当中,学到了什么呢?"

朱雄英微微一愣,陷入思考。他回想着这几日关于内阁的种种讨论,以及与蓝斌方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过程,脑海中思绪翻涌。

过了片刻,他试探着说道:"表舅,我想是要全面地去看待一件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就像这次内阁设立,若不是深入分析,根本想不到背后有这么多复杂的缘由。"

蓝斌微微点头,却没有说话,只是目光依旧紧紧地盯着朱雄英,似乎在等待着他继续说下去。

朱雄英受到鼓舞,又思索了一会儿,缓缓说道:"还有就是要多听取不同的意见。"

"就像朝会上大臣们的争论,虽然嘈杂,但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事情的多个面。"

蓝斌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轻声说道:"殿下所言极是,但还有一点,最为关键。"

说着,他站起身来,在书房中缓缓踱步:"那便是换位思考,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朱雄英若有所思,蓝斌见状,继续引导:"就拿这次吏部尚书支持内阁一事来说,若我们只是站在自已的角度,单纯地认为他是为了权力,又或者是惧怕陛下,那就永远也猜不透他的心思。"

"只有当我们设身处地,站在他的位置,考虑到他所处的环境,面临的压力,以及他心中的担忧,才能明白他的真实想法。"

朱雄英的眼睛逐渐明亮起来,兴奋地说道:"表舅,我懂了!以后遇到事情,我不能只从自已的立场出发。"

"而是要像今天这样,想想别人会怎么想,为什么会这么做。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事情的全貌,做出正确的判断。"

蓝斌满意地笑了,拱手说道:"殿下能领悟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朝堂之上,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利益纠葛不断,唯有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政治漩涡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利国利民的决策。"

朱雄英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恭敬地追问道:"表舅,我虽有些明白,但还想多听些实例,加深感悟。"

蓝斌正要开口,目光却落在朱雄英案头的典籍上,见他这段时日一直在研读《汉书》,便顺势问道:"殿下近来在读什么?"

"正是《汉书》中关于霍光的记载。"朱雄英答道,"说来也巧,昨日刚读到霍光辅政时期废立皇帝的部分。"

"那正好。"蓝斌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不如殿下先说说,对霍光此人有何看法?"

朱雄英略作思索,面露不屑道:"臣下掌权太重,竟敢废立皇帝,此等行径,实在可恨。更何况他还专擅朝政,独断专行,几乎成了第二个皇帝。"

"殿下且慢下定论。"蓝斌神色转为凝重,缓缓说道:"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深入当时的局势。"

"汉武帝驾崩后,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即位,朝廷内外顿时暗流涌动。上官桀、桑弘羊等权臣各怀鬼胎,外有匈奴虎视眈眈。"

"霍光以托孤大臣的身份,果断平定上官桀之乱,稳定了朝局;又推行与民休息政策,使国力得以恢复。若无他的政治手腕与谋略,汉室江山恐将不保。"

朱雄英微微皱眉,陷入沉思:"这样说来,霍光倒也不全是为了一已私利?"

"正是。"蓝斌欣然道,"说到此处,不得不提汉宣帝的应对之策。"

"他深知霍光势大,不可轻举妄动,便以柔克刚,表面恭敬有加,暗中却在布局。"

"他提拔魏相、丙吉等心腹,渗透朝堂要害;又体察民情,为日后改革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一举收回大权,开创了孝宣中兴的盛世。"

"这么多年的忍耐,他心中必定憋屈得很吧?"朱雄英不禁问道。

蓝斌意味深长地说:"这正是明君的过人之处。他明白,在绝对实力面前,意气用事只会带来灾难。"

"隐忍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等待时机、厚积薄发的智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未因此怨恨朝臣,反而善用其能,以国家利益为重。"

朱雄英神色凝重:"表舅这么一说,我才明白汉宣帝的成就绝非偶然。他的隐忍、谋略与治国才能,缺一不可。"

"日后我若登基,面对复杂朝局,也当如此,审时度势,不可意气用事。"

蓝斌欣慰点头,正要说话,却见朱雄英案头还有一本《宋史》,便话锋一转:"说到忠臣良将,殿下可知岳飞?"

朱雄英眼前一亮,神色间满是敬佩:"自然知道!岳飞精忠报国,才智超群。"

"他麾下岳家军军纪严明,战无不胜,郾城一战更是大破金兀术的精锐铁骑,令金兵闻风丧胆。可惜。。。。。。"说到这里,他不禁握紧了拳头,眼中怒火难掩。

"殿下息怒。"蓝斌轻抚长须,神色转为凝重,"且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当时金兵虽在郾城遭受重创,但主力犹存,根基未损。"

"北方历经多年战乱,民生凋敝,后勤补给困难重重。若岳飞继续北伐,仅凭岳家军一支,真能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彻底荡平金国吗?"

朱雄英眉头紧锁,目光愈发坚定:"岳飞用兵如神,部下皆愿为其效死力,我深信他定能收复失地,迎回二圣,重振我汉家河山!"

蓝斌微微摇头,目光深邃:"殿下,事情远非如此简单。且不说金国底蕴深厚,尚有反击之力。"

"单说岳飞北伐若真获成功,徽钦二帝一旦获释归来,宋高宗又将置于何地?皇位的归属,势必引发朝堂动荡,这是宋高宗无论如何都不愿见到的。"

朱雄英一怔,随即激动地反驳道:"可宋高宗身为汉家天子,坐拥天下,难道不该以收复失地、重振河山为已任吗?怎能因一已之私,置国家大义于不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